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16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本文详细叙述了研究滤饼过滤现象所采用的实验技术及原理.分析了实验技术与滤饼过滤理论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Fouling-resistant ceramic-supported polymer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developed for removal of oil-in-water (O/W) mieroemulsions.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featured with an asymmetric three-layer structure, i.e., a porous ceramic membrane substrate,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ultrafiltration sub-layer, and a polyamide/polyvinyl alcohol (PVA) composite thin top-layer. The PVDF polymer was east onto the tubular porous ceramic membranes with an immers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polyamide/PVA composite thin top-layer was fabricated with an inteffaei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the sub-layer composition and the recipe in the inteffaeial polymerization for fabricating the top-layer o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repared composite membranes showed a good performance for treating the O/W microemulsion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about 2.41μm. At the operating pressure of 0.4MPa, the hydraulic permeability remained steadily about 190L·m^-2·h^-1, the oil concentration in the permeate was less than 1.6mg·L^-1, and the oil rejection coefficient was always higher than 98.5%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相似文献   
74.
本文研究内返料内分级喷浆造粒干燥机的料幕特性。推导料幕密度的计算式和抄板最大撒料角的计算式,并认为料幕密度与物料性质有关。分析径向倾斜抄板对料幕的影响,讨论抄板弯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5.
实验研究了旋转切向流聚丙烯PA管式膜微滤。通过建立的旋转切向流强化微滤实验装置系统,测定了旋转直线切向流和旋转圆弧切向流PA管式膜在不同SiO2悬浮液农度和不同流体压力下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切向流强化微滤不但节能,而且系统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76.
旋转管式膜分离器流场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柳  陈文梅  褚良银  汤潍蔚 《化工学报》2003,54(8):1104-1111
采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旋转管式膜分离器内的流场特征.理论部分讨论了膜器内流体运动的稳定性,得出无轴向流和渗透流时Taylor涡的流线以及有轴向流和渗透流时临界Taylor数的表达式.实验部分采用激光粒子成像测速系统(PIV)对膜器环隙间的流场进行实测,分别测试了无轴向流和渗透流、有轴向流而无渗透流、轴向流和渗透流同时存在时膜器环隙间的流场.最后分析了环隙子午面流体的轴向和径向速度分布,理论和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7.
除油旋流器入口流量与基本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除油旋流器边壁的油滴粒径变化、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以及压力降与入口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入口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旋流器边壁的平均粒径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分离效率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个旋流器以及旋流器各段的压力降均与入口流量成指数关系 ,都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旋流器的压力损失中 ,进口、旋流腔及大锥段所占比例最大 ,且基本不随入口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小锥段次之 ,并随入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所占的比例最小 ,它随入口流量的增大而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对一般高剪切错流膜分离强化方式和简谐运动错流膜分离强化方式所产生的流场进行分析,从错流膜分离的抗污染机理入手,对比了这两种错流膜分离强化方式的流场特性,能量消耗方式,分析出作者所提出的简谐运动错流膜分离强化方式较一般高剪切错流膜分离强化方式优越。  相似文献   
79.
概述了国内外含盐水(海水及苦咸水)淡化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结合四川油气田的待处理水的水质要求,展望指出膜蒸馏、电渗析、反渗透对于这种污水的处理有望达到回注水和排放要求,并对技术上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纳滤膜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纳滤及纳滤膜的特性、不同构型的膜的制备以及纳滤膜的制备工艺和组件的制造要求,简述了纳滤膜的几种分离机理,并对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及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