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丙撑碳酸酯(PPC)的熔融流变行为。流变分析表明,在流变测试过程(140℃~170℃)中PPC结构稳定;通过时温等效原理(TTS)得到了150℃的动态模量主曲线;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PC的线性粘弹区范围增大,剪切变稀行为明显,高分子链松弛时间延长。PPC的流变行为符合"Cox-Merz"规则,由此可以通过动态测试获得高剪切速率下的PPC稳态粘弹特性。由Carreau-Yasuda(Osc)公式得到PPC的零切黏度(η0),确定了η0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为η0∝-Mw2.8。 相似文献
23.
24.
在石油、化工、食品等多个领域经常需要处理黏结性粗颗粒,颗粒的黏结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黏结性粗颗粒的流动、流态化特性以及改善其流化性能的措施。阐述了粗颗粒间的黏结机理以及主要作用力(液体桥力和固体桥力)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探究湿含量、流体黏度、操作压力等对黏结性粗颗粒的流动混合及其流态化的影响;改善黏结性粗颗粒流化性能主要有提高风速和改造装置等措施。分析表明,对于液体桥力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深入,而以固体桥力为主要黏结力的粗颗粒,其黏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指出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新的颗粒间作用力数学模型与离散单元法的耦合,将成为研究黏结性粗颗粒流动及流态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5.
26.
仙坑村是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地区客家建筑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现存传统客家民居20余座,其中包括大夫第八角楼、荣封第四角楼两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堂横屋作为客家民居单幢建筑的代表,在仙坑村聚落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不同形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东江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早期建成的大夫第重视防御,在堂横屋四角楼的基础上增建寨墙、角楼,形成寨堡化八角楼格局。随着叶氏巨族的形成,荣封第四角楼建造的关注点逐渐从对外防御转换为对宗族礼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兼顾空间容量与巨族形象的表达。而19世纪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和家庭分化导致大量小规模家宅营建的出现,以堂横屋为原型通过空间变形和自由组合,形成了更加适应日益紧张的建设用地环境和小家庭分居的经济条件的建筑群。这一系列的民居形态建构过程反映出社会环境转变下仙坑村客家聚落空间的演进,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建构的逻辑,即以客家民居的原型空间——堂横为基础,通过适应性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来应对外界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一种聚合级生物基丙二醇中微量杂质的定性、定量GC-MS分析方法。使用HP-INNOWAX极性色谱柱,升温程序为50℃保持2 min、10℃/min升温至130℃并保持3 min、5℃/min升温至190℃并保持3 min、10℃/min升温至230℃并保持5 min,能有效分离杂质。结果表明,聚合级生物基丙二醇中含有微量3-甲氧基-1,2-丙二醇、二乙二醇、D-泛酸内酯,其中D-泛酸内酯含量2. 14×10-5,为以生物基丙二醇制备聚酯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
聚合反应体系的物性计算是聚合过程模拟和优化的难点问题之一.针对乙烯淤浆聚合反应体系,采用链扰动统计缔合流体理论(PC-SAFT)状态方程,通过再参数化方法确定了聚合物体系中乙烯、己烷、氮气、氢气、聚乙烯的PC-SAFT模型参数.物性计算结果分别与文献的PC-SAFT模型、统计缔合流体理论(SAFT)状态方程、Sanchez-Lancombe状态方程等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研究所采用的PC-SAFT模型参数计算乙烯淤浆聚合体系物性的计算精度优于文献提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内置阻块型微混合器内流体混合强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3种内置阻块波浪形微混合器进行模拟研究,考察内置阻块尺寸、排列方式及阻块数量对流体混合的强化效果。由速度场和物质输运模型结合进行流体的混合模拟,得到流体混合快照图和流体混合速率,进一步由流体平均径向线拉伸和李雅普洛夫指数定量表征混沌混合程度。结果表明:混合器壁面波浪状V形凹槽的设计和微通道内长方块的设置产生周期性的流场,从而引发混沌流。将阻块倾斜设置或增加微通道内阻块的数量,混沌流作用增强,从而促进流体混合。最后考察了不同贝克来数Pe下流体的混合性能,发现微通道混合量纲一长度与lnPe之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0.
利用冷模实验装置对双层斜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功率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单桨、组合桨通气情况下功率的变化和稳定性。获得了气含率与通气量、搅拌功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