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29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准确预测高速列车轮对擦伤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基于车轨耦合动力学和非赫兹接触理论,对新旧两种轮对扁疤的几何外形进行数值描述,建立了考虑轮对扁疤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对扁疤激扰对车辆走行部的影响。结果表明,旧扁疤对走行部冲击要大于新扁疤,随着扁疤尺寸的增大,走行部各部件受到的冲击载荷与振动加速度逐渐增大;随着速度增大,轮轨间垂向冲击先增大、后减少;当扁疤长度为10mm,速度为100km/h 时,轮轨垂向力达到最大值;随着速度增加,走行部簧下部件与簧上部件的振动特性差异不断加大。以轮轨垂向力为判断标准时,轮对扁疤尺寸应限制在30mm以内。  相似文献   
172.
"双星"增强系统近空间伪卫星布站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霖  马卫华 《电讯技术》2007,47(1):64-67
布设近空间伪卫星可改善"双星"星座构型,实现无源定位,达到GDOP的最小化.从剖析GDOP的内涵出发,针对"双星"星座和近空间伪卫星特点,运用空间解析几何及矢量代数知识,推导出一种直接判断伪卫星空间位置的布站算法.该算法从几何角度,直观地确定近空间伪卫星的最佳布设点,具有简便、快捷、直观、形象的特点.不仅解决了"双星"增强系统的关键技术,也为近空间平台的应用提供了相关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3.
磷酸锂是催化环氧丙烷(PO)异构化制备烯丙醇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因产率高、无三废、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工业生产烯丙醇的主要催化剂。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PBE)研究环氧丙烷在Li_3PO_4(001)表面的吸附,发现环氧丙烷在Li_3PO_4(001)表面稳定吸附时,环氧丙烷上O原子与Li_3PO_4(001)表面Li~+相互作用,甲基H与Li_3PO_4(001)表面P-O-相互作用,进而提出了磷酸锂Lewis酸位Li~+和Brnsted碱位点P-O-共同作用催化环氧丙烷异构化形成烯丙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4.
以国内现有高速车型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驱动系统齿轮传动刚度时变特性,实际列车牵引特性和基本阻力特性,通过建立高速列车三维动车动力学模型开展高速列车传动系统与车辆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研究。齿轮啮合刚度时变特性使得齿轮传动内部产生激励,在刚度激励和啮入冲击激励作用下轮对垂向振动响应较大,但不影响轮对其它运动形态;由于轮轨接触的负斜率特性,仿真分析了轮对出现失稳振动后传动系统的响应,发现相对轮对旋转振动而言轮对纵向振动对列车驱动系统的影响更大,但这两种振动形态往往通过轮轨切向力耦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5.
相比于纯电磁悬浮系统,混合悬浮系统由于增加了不可控的永磁体,其控制难度增加,且更容易发生吸死状况。本文针对混合悬浮系统的控制性能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混合悬浮电磁铁结构建立其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更与实际情况相贴合的数学模型。其次,对系统运动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建立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分别建立PID和模糊PID控制器,并通过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均能实现稳定悬浮,但模糊PID控制器超调量更低、防吸死性能更佳,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76.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各部件间主要通过螺栓进行联接,在列车悬浮失效跌落时,停放制动滑橇与托臂联接处的螺栓受到较大的剪切作用,存在结构安全风险。利用HyperMesh建立了悬浮架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停放制动滑橇位置的螺栓联接及接触关系,基于ANSYS/LS-DYNA仿真了悬浮架不同速度下的跌落过程,计算了各接触对的接触力波动情况,分析了联接螺栓、滑橇键、滑橇安装座及托臂的应力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跌落碰撞瞬间各接触对的接触力达到峰值,然后在小幅波动过程中呈减小趋势;运动状态的悬浮架跌落时,各接触力远大于静悬落车工况,联接螺栓的应力显著增大,滑橇键、滑橇、滑橇安装座的最大等效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存在结构安全风险,工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