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8篇
矿业工程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3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纳米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纳米材料的概念出发 ,综述了纳米颗粒及纳米块材的制备技术 ,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到的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同时给出了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改善93W-4.9Ni-2.1Fe合金的力学性能,对MA制备93W-4.9Ni-2.1Fe超细预合金粉末的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比表面吸附法测算了预合金粉末粒度,用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晶粒尺寸进行测算,扫描电镜观察球磨粉末和试样拉伸断口的形貌,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球磨50h后可得到粒度为0.29gm、晶粒尺寸为25.5nm、各元素分布均匀的超细93W-4.9Ni-2.1Fe预合金粉末:球磨50h的预合金粉末在1480℃烧结90min压坯,钨晶粒呈球形或近球形;合金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相对密度分别为1025.4MPa,26.47%和99.45%,合金呈钨晶粒的穿晶解理断裂和粘结相的延性撕裂。  相似文献   
103.
几种常见制备纳米粉末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几种常见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简述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到的产品,并展望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纯钨圆柱表面上电镀了厚度为10 μm的Ni镀层,再利用热等静压扩散连接方法制备可应用于核聚变堆部件的钨/钢圆柱体连接试样。热等静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设定为900 ℃/100 MPa/1 h。由组织和成分分析可知钨/钢扩散连接接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其接头抗拉伸强度约为236 MPa,但由于残余应力集中,钨/钢接头断裂失效发生在靠近连接界面的钨基体内。实验加入Cu作为软质中间层,通过蠕变或者屈服机制释放残余应力,使得钨/钢接头强度提高到312 MPa。同时分析了镀层的结合力和钨/钢连接接头界面的硬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5.
对催化脱脂型粘结剂组分的相容性进行研究,对催化脱脂型粘结剂组元的溶解度参数进行热力学计算,采用DSC和扫描电镜分别对粘结剂进行热分析和端口形貌观察来表征粘结剂组元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粘结剂主要组元聚醋酸乙烯(EVA)分别与聚甲醛(POM)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m(POM)/m(HDPE)/m(EVA)为75/5/1时表现出良好的工艺相容性;设计了以75POM-5HDPE-1EVA(质量分数)为主要组元,同时添加一定量改性剂(石蜡(PW)、邻苯二甲酸二辛醋(DOP)和硬酯酸锌(ZS))的催化脱脂型粘结剂,该粘结剂与93W-Ni-Fe复合粉经混炼制得了均一、稳定的喂料。  相似文献   
106.
综述了钨晶须/纳米线的场发射性能、光电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钨晶须/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下钨晶须/纳米线的结构特点及性能,指出了当前钨晶须/纳米线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钨晶须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其生长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透射电镜对制备的钨晶须进行物相、形貌、成分、微观结构的分析和表征.研究表明:钨晶须长度大致在1~10μm,直径在1μm以下,部分达到纳米级;晶须为单晶bcc结构,生长方向为110;钨晶须形成过程为钨粉及其氧化产物与水汽反应生成气相水合物WO2(OH)2,遇氢气还原后形核并沉积,进而定向生长为晶须结构,钨晶须的生成遵循VS机理.  相似文献   
108.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riction-wear properties of the C/C composites for aircraft brake pairs, 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samples with infiltrating Si w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i smearing thickness on friction properties was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i smearing thickness and β-SiC conten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reduces from 0. 40 to 0. 30; the linear wear of stators increases from 2. 0 μm to 18. 9 μm per cycle, and that of rotors increases from 1. 4μm to 22. 6 μm per cycle; mass wear of stators increases from 20. 6 mg to 126. 9 mg per cycle, and that of rotors increases from 13. 7 mg to 166. 2 mg per cycle. On the other hand, when a large number of inhomogeneous β-SiC particulates are performed, friction surfaces of the samples flake off layer by layer and many nicks a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09.
采用Fe(NO3)3·9H2O晶体为原料,配成一定浓度Fe(NO3)3溶液,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控制其pH值为2~2.5,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和球磨制备出纳米级氧化铁粉末.采用XRD,SEM,TEM对粉末相组成、晶粒尺寸、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出来的粉末为非晶态,粉末煅烧后得到纳米晶a-Fe2O3,粉末的形貌为壳状或半片状,但粒度较大.通过球磨使粉末的粒度细化到20~60 nm.同时本文也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粉末晶粒大小的影响,提高煅烧温度对粉末晶粒长大影响较大,而延长煅烧时间对粉末晶粒长大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SPS),制备体积分数5%TiB_2的等摩尔AlCoCrFeNi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通过密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SPS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S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及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在1200℃/30MPa进行SPS烧结后,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99.6%,抗压强度达2416MPa,屈服强度达1474MPa,硬度超过470HB。烧结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基体高熵合金发生相变,1200℃及30~45MPa烧结时,复合材料由BCC,B_2,FCC,σ及TiB_2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