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05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双酚—S型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酚—A型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广泛被用作胶粘剂和涂料。但由于它还存在着耐热性差等缺点,因而在尖端科学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如何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胶接强度是环氧树脂改性的方向之一,我们认为用双酚—S代替双酚—A会起到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32.
纳米SiO2/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固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敏  高俊刚  李刚 《塑料工业》2004,32(9):11-13,16
制备了纳米SiO2/邻甲酚醛环氧树脂(o-CFER)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扫描电镜以及DSC等方法对该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较大地提高了o-CFER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热稳定性等性能;通过动态DSC测定确定了纳米SiO2/o-CFER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放热量-△H=128J/g,活化能为48.9 kJ/mol,反应级数n=0.871,频率因子A=3.4×103s-1;固化工艺参数为T凝胶=71℃,T固化=133℃,T后处理=165℃.  相似文献   
33.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与线形双峰聚乙烯(PE-LB)共混体系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体系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黏度的影响。测定了PE-LB不同含量的共混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并计算了共混熔体的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PE-LB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是在PE-LB含量较低时黏度的增幅并不明显;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显示出双波谷形,在两者含量比较接近的时候出现峰值。DSC实验证明PE-LB的加入使PP的熔融温度降低,结晶温度提高,说明PE-LB与PP有一定相容性,并对PP有稀释作用;SEM照片显示共混体系没有出现相分离的界面,证明两者有一定的相容性。PE-LB对PP有明显的增韧改性作用,当PE-LB质量含量为20%时,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了67%;当含量为40%时,冲击强度提高了3.2倍,拉伸强度分别下降为纯PP的93%和65%。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双4-环氧丙基乙氧基苯甲酸对苯二酚酯液晶环氧树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与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醚(DDE)的固化行为和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用NMR、FTIR、DSC、动态力学谱、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对其结构、固化行为和固化物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该液晶环氧树脂为向列型液晶,熔点为119℃,清亮点为184℃。其与DDE固化反应的活化能为108.67kJ/mol,最佳固化温度为110~130℃,最高玻璃化温度为130℃。  相似文献   
35.
本文用季铵盐,叔胺为催化剂合成了丙烯酸双酚-S环氧酯。讨论了反应温度、酸和双酚的分子结为、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转化率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大,在89℃反应2小时,其转化率不足30%,而在113℃反应2小时,转化率可达65%左右。甲基丙烯酸的反应速率比丙烯酸高,在89℃时,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91×10~(-5)s~(-1)和8.66×10~(-5)s~(-1)。双酚S的反应速率比双酚A高,在99℃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32×10~(-4)s~(-1)。叔胺的催化效果不及季胺盐。用N,N’-二甲基甲酰胺代替二氧六环作溶剂,虽同样用季胺盐作催化剂,但反应速率可增加,这是由于溶剂参与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36.
对甲苯丙醚是一种有机中间体,常用于农药、医药等的合成。用酚钠与卤代烷反应的威廉逊(Williamson)法或酚钠与草酸酯反应制备对甲苯丙醚的方法,不是产率低,就是反应条件苛刻,操作手续麻烦。相转移催化反应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常用于有机化合物的C-、N-、O-、S-的烷基化反应。Rowe报导了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r)为相转移催化剂,用对甲苯酚和正溴丙烷反应制备对甲苯丙醚的方法。本文介绍用四丁基氯化铵(TBACl)和新洁尔灭(Bromogermium)DDBBr为相转移催化剂制备对甲苯丙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冲击性能相对优良的共聚聚丙烯(cPP)与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m-PE—LLD)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粘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cPP及m—PE—LLD配比的共混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结果表明: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流体,但其粘度随m—PE—LLD加入量的增加变化不大。DSC分析及微观形态分析表明,m-PE—LLD的加入使cPP的结晶温度提高,具有异相成核作用。m-PE—LLD对cPP有明显的增韧作用,当m—PE—LLD含量为1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增幅在75%左右,而拉伸强度保持率为85%以上。  相似文献   
38.
王东  高俊刚  姚子华 《塑料》2003,32(5):7-11
以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粘度的影响,测定了熔体的非牛顿指数、熔体流动速率和膨胀比。结果表明:PP/纳米SiO2复合材料属假塑性流体,其熔体粘度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非牛顿指数和熔体流动速率均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恒定剪切应力下,膨胀比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PP的力学性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以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态学,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纳米SiO2对PP具有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了使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涂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本文通过合成二苯基碘鎓盐(DPI·PF6),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笼(MAP-POSS)改性环氧树脂(ER)/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涂料,用二苯基碘鎓盐为光引发剂研究了涂料的光-热混杂固化反应,动态力学和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涂料有良好的光固化性能,光-热混杂固化可进一步提高材料刚性;紫外光和热固化均可以很好地使体系进行固化成膜反应,并且热固化能提高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体系的Tg增加50℃左右,当MAP-POSS含量达到12%时,体系的Tg达到最高98.5℃。通过Friedman研究体系的热降解动力学,可以看出在光固化和热固化过程中不同含量的MAP-POSS的加入均随着β的增加Ea明显提高,当MAP-POSS含量达到3%时,Ea值均达到一个高点,但在热固化中,随着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在MAP-POSS含量达到12%后,Ea值又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40.
结合自身的堤防管理工作实际,回顾了卫河堤防管理模式的演变,对水管体制改革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