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海洋输油柔性立管的振动是引起立管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对其研究边界控制是消除振动疲劳、减少断裂的有效方法.本文引入内流动力学,完善了立管原始无穷维分布参数模型,更好地表达了柔性立管的动力学响应.为抑制柔性立管在内外流激励下的振动奠下基础,本文用Lyapunov直接法对柔性立管系统的稳定性和状态一致有界性进行了证明,设计了边界控制器调节柔性立管的振动,其中控制器使用了符号函数来消除不确定性环境扰动对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算法有效地减少了柔性立管的振动偏移量.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单一纳米及纳/微米SiC混合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组织、致密度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p/Al-Si复合材料与基体合金相比晶粒细化,随着纳米SiC含量的增加,纳米SiCp/Al-Si复合材料的硬度、致密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SiC含量为3%时硬度取得最大值64.4HV,较基体材料提高了28.8%;用扫描电镜对纳/微米SiCp/Al-Si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微米SiC颗粒与基体合金结合紧密,界面无明显反应物生成。纳米SiC含量为3%时,随着微米SiC含量的增加,纳/微米SiCp/Al-Si复合材料的硬度、致密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当增强颗粒含量为3%SiCnm+15%SiCμm时硬度取得最大值76.7HV,较基体材料提高了53.4%。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深入研究新冠肺炎传播趋势和传播风险,根据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考虑政府管控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在经典传染病SI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低风险群体,提出一种新冠肺炎传播动力学模型SLIR,并对模型的平衡点、稳定性和分岔等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揭示新冠肺炎传播机理.为了提高该模型的疫情预测精度,以美国新冠肺炎的真实数据为基础,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段估计.最后利用该模型对美国新冠肺炎进行预测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SIR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对美国疫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官方公布的实际数据也可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SLIR模型可以有效仿真新冠肺炎传播,并为政府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常用工程类液压缸选用国产密封件的几点研究孙连弟,高红霞在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机械产品的质量水平。目前,国外的密封件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均优于国产产品,但价格昂贵,如何能使国产密封件满足液压缸的密封要求,本文就常用的工程类液压缸...  相似文献   
105.
Compressed sensing (CS)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single noise removal. However, it cannot restore the images contaminated with mixed noise efficien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nonlocal similarity and cosparsity inspired by compressed sensing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mixed noise removal, in which nonlocal similarity explores the signal sparsity from similar patches, and cosparsity assumes that the signal is sparse after a possibly redundant transform. Meanwhile, an adaptive scheme is designed 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mixed noise removal and detail preservation based on local variance. Finally, IRLSM and RACoSaMP are adopted to solv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CS methods, like K-SVD and state-of-art method nonlocally centralized sparse representation (NCSR), in terms of both visual results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06.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贯穿于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全过程。企业施工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并获取合适的利润,关系到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施工企业应该从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建立动静结合的管控机制,进而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测量GIS中三相快速瞬态电压,需要三个电容传感器,而每个传感器同时受三相电压的电场耦合。文中讨论了三相共壳式GIS在完全对称布置和不完全对称布置情况下,电场耦合系数函数的基本特性。并且给出了电场耦合系数函数最大值的一种简便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高应变率下Cu-P/M摩擦材料正向和反向应变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冲击载荷下铜基粉末冶金(Cu P/M)摩擦材料不同的应变率效应。试验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SHPB)上完成。应变率范围为:102/s~103/s。通过试验得到了该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发现该材料在应变率 1000/s以下,表现为应变率强化效应;在应变率1000/s以上,表现为应变率弱化效应。也就是说,应变率1000/s是 该材料的临界应变率。为了与静态时的情况比较,在MTS试验机上又做了10-4/s~10-3/s应变率范围内的准静态 实验。比较动静态试验结果,发现动态时的屈服极限大于静态的;而屈服后的应变硬化率是静态大于动态的。通过 对样品进行微观组织分析,发现在压制烧结时有硬质颗粒破碎。在冲击载荷下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形成大范围的 多源裂纹及孔洞分布群导致裂纹迅速扩展,同时伴随硬质颗粒破碎。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消失模铸渗法,在聚苯乙烯(EPS)泡沫模型表面涂刷铸渗涂料,浇注后铁水渗入涂料层,得到表面耐磨铸铁。铸渗涂料的主要组成为SiC粉、EPS粉、Cr-Fe粉、RE添加剂、粘结剂等。研究了表面渗层的组织及显微硬度,用ML-100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渗层的耐磨性。试验表明渗层组织中的珠光体及片状石墨比基体细化,渗层显微硬度是基体铸铁的2.1倍,渗层的磨损量是基体铸铁的33%。分析探讨了表面渗层耐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运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ransient Plane Source-TPS)对4种孔隙率的泡沫铜/石蜡复合材料热物性进行了测量。以10μm厚的镍金属按双螺旋线布置作为测量探头。泡沫铜材料孔隙率分别为ε=97.79%、ε=96.17%、ε=94.94%和ε=93.26%,经线切割加工后向内灌入液态石蜡,凝固后作为测试样品。在室温(25±1℃)和常压下对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热容及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因泡沫铜的加入而大幅提高,在孔隙率ε=93.26%时,等效导热系数已达到单纯石蜡的25倍,而复合材料等效热容则由于铜金属加入的绝对量较少相对原石蜡热容变化较小。以比例加成的方法对泡沫铜/石蜡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容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了其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对复合材料物性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