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各向异性热扩散方程的SAR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非监督SAR图像快速分割算法。该方法利用固体热扩散模型与图像尺度空间的等价性,在SAR图像初始分割的基础上,引入最大后验概率矩阵的各向异性多尺度平滑,在保持图像结构信息的同时滤除斑点噪声对于分割的影响。利用本算法对仿真数据和实测SAR数据分割的结果,均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2.
SAR图像目标方位角估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标方位角估计是进行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ATR)的重要步骤。由于目标SAR图像对目标方位角的敏感性,在目标识别之前进行方位角估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实时性。本文在分析SAR目标模型的基础上,对目标方位角估计算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目标方位角估计方法的主要研究思路,即:提取目标主轴、提取目标主导边界、最小外接矩形获取,并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算法,指出了这些算法的优缺点,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实现亚纳米级超光滑表面的加工,建立了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系统,同时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纳米颗粒与工件表面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先,对实验所用锐钛矿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工件表面进行表征测量。然后,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计算方法研究了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中TiO_2分子团簇在单晶硅表面化学吸附的表面构型结构及其体系能量。最后,开展了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工件表面间的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胶体中的OH基团在TiO_2团簇表面及单晶硅表面分别发生化学吸附,在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表面吸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Ti-O-Si键及化学吸附的H_2O分子。红外光谱实验结果显示:TiO_2纳米颗粒与单晶硅界面间存在新生成的Ti-O-Si键。这种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证实了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抛光过程可实现材料去除的化学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填充聚苯酯(POB)对Nano–SiO2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转移膜演化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2/POB–PTFE和Nano–SiO2/PTFE两种复合材料;采用间歇称重法和原位观察法,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干摩擦试验;利用AXIO Imager.A2m光学显微镜、QUANTA FEG 45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和MicroXAM–800非接触式3维表面轮廓仪分别表征转移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3维形貌,从微观角度分析摩擦转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no–SiO2/PTFE复合材料的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形貌变化较快,不断重复“生成–脱落”过程,并伴随严重磨损,且没有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此外,生成的转移膜分层明显,且脱落痕迹显著,并有大量米粒状的磨屑附在对偶面上,导致反光性较差。而用POB填充Nano–SiO2/PTFE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的黏附力,还促进了均匀、连续转移膜的更好形成,对...  相似文献   
105.
湖北某锌冶炼渣铜品位约为1.01%,铜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中,其次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中,主要脉石矿物为玻璃质等。该论文首先研究锌冶炼渣的矿物组成及铜的赋存状态,之后分别对原渣样品和渣磁选除铁尾矿进行了选铜工艺试验,探索了不同种类抑制剂和捕收剂对铜金属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冶炼渣样粗选采用丁铵黑药+乙硫氮组合捕收剂,经过1次粗选、2次精选和1次扫选开路选别流程,可以得到铜品位5.10%、回收率66.09%的铜精矿。冶炼渣磁选除铁尾矿粗选采用丁铵黑药捕收剂,经过1次粗选、2次精选和1次扫选开路选别流程,可以得到铜品位3.45%、相对磁选尾矿回收率57.61%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在复杂环境下对V-SLAM闭环检测的准确率-召回率有更好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在图神经网络中结合多重注意力机制的局部特征匹配算法,并在闭环检测上进行应用。首先,采用SuperPoint检测器获取图像序列中的关键点,再将提取出来的特征点输入关键点编码器内,通过多层感知器将其升维到与局部描述子维度一样;然后,同时经过多重注意力机制网络中重复9次,得到更具有代表信息的局部描述子;其次,在最优匹配层中采用SinkHorn算法求解出最优匹配矩阵,通过对阈值的合理设定,得到闭环检测结果;最后,在New College和City Centre两个公共数据集上与5种其他闭环检测基准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召回率一定的情况下,其准确率比其他实验算法的要高,有更强的鲁棒性,满足闭环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7.
钨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通常含有多种污染物,钨矿选矿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有水玻璃、固体悬浮物和COD(化学需氧量)等,钨冶炼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有COD、氨氮、氟化物、磷和砷等,因此钨矿选冶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其中,COD是钨矿选冶废水中很难去除的污染物,其来源于废水中残留的脂肪酸盐或羟肟酸盐浮选药剂。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结合钨矿选矿和冶炼常用流程,对钨矿选冶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影响废水循环利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对于钨矿选矿废水,原浆混凝技术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从源头降低尾矿水的COD,应考虑推广应用;同时,应大力发展钨矿选矿厂内各种中矿精矿浓密机溢流水、精矿干燥脱水返回至原浮选流程的实践,此举对原流程浮选指标影响最小,且可节约浮选药剂。对于钨冶炼废水,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势必要采用组合工艺处理,而电化学技术由于管理运行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效率高而有望成为钨冶炼废水处理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8.
张琦  高贵  匡纲要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10):1802-1805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扩展分形特征和局部对比度特征进行融合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分析了扩展分形特征的尺度敏感性及其在不同目标杂波模型下的二阶统计特性,分析表明扩展分形特征在目标检测中存在负值效应,即在正确检测出目标的同时把一些与目标具有相似形状而灰度值较低的区域也检测出来。而CFAR检测方法只利用了目标的局部对比度信息,不存在负值效应,但在强杂波环境中的检测结果存在很高的虚警。两种方法的融合可以滤除大量杂波虚警而保持目标。实测数据的融合检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在分析调研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针对堵水调剖、注聚等特殊的工艺要求,开发出了适合堵水调剖、注聚工艺要求的新型液压往复泵,并投入了现场应用。经过近两年的试验和现场应用,证明该泵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注入设备,能够满足堵调、注聚工艺的各项技术要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堵调、注聚的注入设备,达到了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目前,孤东油田已大量采用该泵进行堵调作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0.
根据地被植物的性质,分析了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园林的应用原则与选择条件,结合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及适用范围,探讨了它的作用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