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9篇
  免费   1747篇
  国内免费   1210篇
电工技术   2072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735篇
化学工业   3233篇
金属工艺   1284篇
机械仪表   1702篇
建筑科学   2883篇
矿业工程   1151篇
能源动力   701篇
轻工业   2609篇
水利工程   1228篇
石油天然气   1040篇
武器工业   204篇
无线电   25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79篇
冶金工业   1200篇
原子能技术   246篇
自动化技术   2966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727篇
  2022年   737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886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1452篇
  2013年   1049篇
  2012年   1213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1252篇
  2009年   1214篇
  2008年   1145篇
  2007年   1222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1103篇
  2004年   1032篇
  2003年   904篇
  2002年   818篇
  2001年   765篇
  2000年   795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539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459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416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98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197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173篇
  1984年   127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27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19篇
  1965年   21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为全面客观地展现装备体系贡献的研究现状,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发文趋势和重点期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核心作者、机构及其合作网络,应用2维分析框架开展实验式内容解读,通过关键词聚类与突现词检测探究知识基础与前沿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作者合作网络比较分散,机构合作网络相对集中,数据来源以仿真试验和示例假定为主,研究方法以定量模型居多,微观层面的应用研究是当前的主流视角,装备体系贡献的研究重点呈现出“作战能力—作战效能—贡献率—体系结构”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随机共振应用于单频载波同步时存在的噪声能量转化不彻底、采样点数量需求高的问题,提出了随机共振等效时移的载波同步方法。首先,通过充分利用接收信号的先验信息,设计样点等效时移过程,降低了载波同步对采样率的需求;其次,通过设计多级迭代的随机共振系统,并设置本地同频方波信号,提高了噪声的转化效率;最后,给出了较为完整的时移校准和时延校准的模块设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载波同步,并较现有方法提高约10 d性能。  相似文献   
993.
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ernership)卫星于2011年10月28日发射升空,其上搭载的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传感器包含DNB(Day Night Band)波段,该波段采用三增益设置,可在白天、晨昏甚至夜间实现地球观测.其中,在夜间月光条件下,主要采用高增益,定标实现较为困难.以此为目的,首次提出了基于深对流云的夜间微光传感器替代定标方法.将月亮辐射模型引入到SCIATRAN中,实现了全天候的辐射传输计算,并利用该改进的辐射传输模式,通过确定深对流云光学属性、地表特性及大气廓线等的参考值,对接收大气层顶反射辐射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子为云光学厚度COT(Cloud Optical Thickness)与有效粒子半径Re(Effective Radius),且利用固定参考值得到最大模拟误差小于5%.为了检验该替代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改进的辐射传输模式,对2012年08月~2013年01月共6个月夜间DNB数据所确定的深对流云替代目标像素进行辐射传输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深对流云的替代定标方法效果较好,基于日变化的辐射不确定度在±10%之内,可实现对DNB夜间高增益阶段的直接辐射定标.  相似文献   
994.
黄志军 《移动通信》2015,(2):55-57,62
在基于LTE回传PTN场景下,提出基于OLP技术的光通道保护,为LTE回传PTN提供端到端的物理层光通道保护,从而提高系统保护的可靠性和恢复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随着3G和4G网络建设的完善,为了降低2G网络的数据业务压力,提高3G/4G网络的使用,如何引导客户充分使用3G/4G网络成为市场经营的一个重点课题,而终端锁网用户的解锁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大数据分析理论,充分利用网络侧的CS域与PS域多个接口的信令数据,并联合规划、话单等话单数据,开展锁网终端模型的分析研究。另外本文还介绍了中山地市业务部门应用该模型在2013年精确定位3G/4G锁网用户用于实际解锁营销和终端更换营销中,所取得的良好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黄雄飞 《焊管》2015,(3):48-51
针对目前钢管椭圆度的测量需求,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单片机智能芯片技术,结合柔性模块设计理论,开发设计了一款激光钢管椭圆度测量仪。介绍了该测量仪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及其控制系统。工程实际测试和应用表明,该测量仪便于携带,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测量精度高、人机界面良好、一次测量可同时得到周长、直径等数据,快捷的调节伸缩杆长度还可测量不同直径的钢管,能较好地满足实际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997.
针对胜利油区疏松砂岩低电阻率气层、低气/水电阻率对比度气层测井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优化确定适用于低电阻率气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黏土阳离子交换饱和度模型;利用中子、密度、声波三孔隙度测井在气层响应的差异性,计算储层的三孔隙度差值和比值,提取三孔隙度测井所蕴含的储层含气信息,用于指示含气储层。提出利用含水饱和度、三孔隙度差值和比值等3个参数对储层含气信息进行组合放大、构建气层判别指标的技术思路,以达到提高低电阻率气层识别灵敏度的目的。阐述气层判别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区块试气数据统计气层、气水同层的气层判别指标下限值,形成储层含气性分级解释的判别规则,实现储层含气性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自动分级判别并提高低电阻率气层的评价能力。该技术在胜利油区2个区块19口井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储集层荧光、油气地化特征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以及致密灰岩均含油;不仅介壳灰岩中溶蚀孔和裂缝含油,而且致密灰岩基质孔(微裂隙和晶间孔)也均含油,呈现大面积普遍含油特征,其是油气井低产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大面积普遍含油基础上,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为川中低幅度无水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集层中石油运聚提供了动力,驱动致密灰岩基质孔中分散原油的运移聚集,使得高气油比井分布较多的川中西部构造石油富集程度较高,而川中东部受华蓥山大断裂的影响,断裂普遍断穿大安寨段,导致储集层中的天然气沿断裂运移到大安寨段以上地层富集或者散失,储集层缺乏天然气驱动,导致其油气富集程度不如西部。  相似文献   
999.
受地层及地质避水要求等限制,塔河油田部分φ177.8 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采用膨胀管复杂地层封堵钻井技术,该技术实施的关键是对复杂泥岩进行扩孔作业。对已实施的5口膨胀管井的扩孔作业进行分析,通过优选开窗侧钻井井斜角、随钻扩孔钻头和中、高速大扭矩螺杆,优化定向随钻扩孔钻井参数及深井小井眼定向随钻测量技术,TH10233CH井在5 542.66~5 884.00 m井段进行了定向随钻扩孔。扩孔段长341.34 m,最大井斜62°,井径满足膨胀管下入和膨胀大于165 mm的要求,保证了膨胀管复杂地层封堵技术在TH10233CH井的成功应用,为塔河油田同类井实施该技术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米多晶Cu/Ni薄膜在不同应变率下进行应变加载时的变形行为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Ni薄膜在较高的应变率加载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屈服极限和应变率敏感性(m).应变率为108s1时Cu/Ni多层膜的界面上产生孔洞,而应变率为1010s-1时纳米多晶Cu薄膜出现碎裂.在较高的应变率加载条件下,Cu,Ni薄膜中FCC,HCP,OTHER原子团分数变化都很显著,而较小应变率时只有Cu薄膜的结构变化明显.模拟结果还表明,应变率增加有利于堆垛层错的形成,但应变率超过某一值时无序原子团增加会阻碍堆垛层错原子团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