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微波杀菌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其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双重作用抑制或消除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果汁的灭菌速率,还能有效地提升果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新鲜度,使果汁的品质与原汁更接近,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微波杀菌是果汁杀菌领域的研究热点,亦是极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杀菌技术之一。因微波参数对果汁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存在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微波参数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果汁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的杀菌方案。本文介绍了微波杀菌的机制,综述了微波杀菌对果汁微生物的影响,微波频率、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微波杀菌效果的影响及微波杀菌对果汁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并对微波杀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微波杀菌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优越生理活性的功能因子,相比天然全反式番茄红素,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全反式番茄红素为原料,脂肪酸为溶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对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探究脂肪酸,微波条件,催化剂对番茄红素异构化的影响。以番茄红素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微波加热法制备高顺式番茄红素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温度81 ℃,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11 min,亚油酸和辛癸酸甘油酯1:1比例添加3 mL,催化剂二烯丙基二硫添加量80 mg/mL,此条件下得到13Z,(5Z,9Z)及其他未知未知异构体组分番茄红素总顺式占比为(40.19±0.27)%。稳定性试验表明,温度越低,番茄红素保留率越高,等温条件下,反式最稳定,(5Z, 9Z)次之,13Z最不稳定。此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红素顺式占比,从而提高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并为开发含番茄红素的功能食用油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甜玉米芯总糖产量,对甜玉米芯进行果胶酶水解。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酶添加量、pH、温度以及时间对果胶水解度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果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88 U/g,温度60 ℃,pH5.0,时间90 min,此时果胶水解度为43.82%±0.02%。分别取果胶酶处理前后甜玉米芯进行可溶性糖含量对比分析,果胶酶处理前可溶性糖含量为53.16%±0.02%,果胶酶处理后为62.89%±0.03%,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9.7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以水为载体的番茄红素饮料中番茄红素含量低的问题,以期增加番茄红素的溶出量.方法 以番茄汁的番茄红素溶出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 当蔗糖酯添加量(均以质量分数计)为0.163%,单甘脂添加量为0.027%,火麻油添加量为0.71%时,番茄果汁中番茄红素的溶出量为(27.90±0.03)μg/mL,番茄红素溶出量为相同工艺条件下未添加助溶剂的2倍以上.结论 复合助溶剂可以有效提升以水为载体的番茄果汁中番茄红素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获得超临界CO_2萃取方法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番茄为原料,经过冷冻干燥预处理制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速、改性剂流速及静态萃取时间。结果静态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改性剂流速与CO_2流速,CO_2流速与萃取温度,萃取温度与静态萃取时间等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确定了超临界CO_2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为35 MPa,改性剂流速为5 m L/min,CO_2流速为6 m L/min,萃取温度为46℃,萃取时间为90 min;在最佳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90.21%,番茄粉的番茄红素含量为3648.57μg/g。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较高,优化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番茄红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降解和异构化的问题,以高顺式番茄红素为包埋对象,筛选天然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简称纳米乳液,下同)。采用HPLC、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探究了合理贮藏纳米乳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油水比[V(油相)∶V(水相),将全反式番茄红素溶解于体积比1∶1的亚油酸/辛癸酸甘油酯混合溶剂形成油相;酪蛋白酸钠水溶液为水相]为1∶3、酪蛋白酸钠水溶液质量分数6.0%、剪切时间15 min、剪切转速12000 r/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纳米乳液中高顺式番茄红素包埋率最高,为88.09%±0.92%。低温(4℃)、避光、充氮、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贮藏,添加Al3+、NaCl、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或2,6-二叔丁基对甲酚)、蔗糖,可减少和抑制纳米乳液中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的氧化降解和异构体恢复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一种包埋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延缓番茄红素降解速率,从而扩大番茄红素的应用。方法 以番茄红素晶体为目标芯材,利用伪三元相图获得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利用光降解和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探究番茄红素晶体包埋前后的光、热稳定性。结果 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油相为乙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60,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Km)为2∶1,此时形成的微乳面积最大为53.05%。番茄红素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的质量浓度为352.90μg/mL,平均粒径为13.22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054 8,其构相为O/W型微乳液。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具有良好离心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在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处理下,其降解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规律,且微乳中番茄红素降解速率小于番茄红素晶体降解速率。结论 番茄红素被微乳液包埋后提高了水溶性、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延缓番茄红素晶体的光降解和热降解速率,对番茄红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解决发酵蓝靛果果汁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浑浊、降低果汁品质的问题。方法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与果胶酶复配后得到复合澄清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实验进行优化,并评价贮藏稳定性。结果 得到了最佳澄清工艺参数,澄清温度为34 ℃,澄清时间为40 h,复合澄清剂的添加量为3 g/L。在该条件下果汁的透光率为94.92%。与未澄清的果汁相比,澄清后果汁的涩度降低、澄清度提高、亮度增强、呈淡紫红色,有效提升了果汁的品质。在4 ℃条件下贮存28 d后,经澄清处理后蓝靛果果汁的pH、总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范围较小,感官品质保持良好。结论 采用此方法可以有效澄清发酵蓝靛果果汁,使果汁保持良好的贮藏稳定性,为延长发酵蓝靛果果汁货架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八角茴香中精油和莽草酸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角茴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茴香油和莽草酸。以茴香油和莽草酸得率为指标考察不同粒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茴香油和莽草酸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八角茴香油和莽草酸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径80目、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150℃、提取时间4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精油得率6.69%,莽草酸得率2.05%。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东北红松针总黄酮的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兴安岭红松松针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红松松针总黄酮,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东北红松松针资源的目的。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设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对象,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松松针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52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51%、超声温度为76 ℃、时间为103 min时,其总黄酮的得率约为5.82%。工艺条件合理可靠,为工业大量生产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