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可控脉冲声信号在声学测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可控脉冲声信号的生成原理.选用DSP+CPLD作为硬件平台,详细介绍了可控脉冲声源的软硬件设计.最后通过实验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产生能用于吸声与隔声测量的脉冲声信号. 相似文献
82.
神经网络BP算法在有源消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克服传统自适应有源消声算法在应用中稳定性方面的不足,尝试将神经网络反向传播(BP)算法应用于有源消声技术。文中建立了基于BP算法的自适应有源消声(AANC—BP)模型并给出该算法的递推公式。利用TMS320C25开发板实现了该算法功能。在半消声室中进行了单频和100Hz带宽的消声实验,仅利用单个次级源结构便获得较好的消声效果。实验证明,基于BP算法的消声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
介绍一种新型的基于光学传感阵列的双光路凹型光耦合阵列式液体样本传感系统的研制思路和实现方法.并分别给出了利用该系统和光谱分析仪进行溴甲酚绿溶液pH值测量的对比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基于阻抗反演技术的现场吸声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声系数是针对平面波入射条件下定义的声学参量.在实际(或现场)测量时,往往不满足平面波入射条件.已有的三维空间吸声测量大都基于球面波入射条件,然后加以几何修正.由于与阻抗管测量时的平面波条件不同,所以两者的结果有一定差距.利用逆滤波器原理,对扬声器频响在高低频进行了相应的补偿,消除了环境噪声的影响,在三维空间产生了光滑的butterworth宽频声脉冲.另外,由于声源辐射面积相比测试样品尺寸小很多,可将脉冲声源近似为点声源.将butterworth声脉冲入射毛毡样本,利用在时域上能够分离的入射脉冲和反射脉冲,首先计算了球面波反射系数,然后采用牛顿下山法反演得到样本的平面波阻抗比,并进一步计算了吸声系数.结果表明:较之直接利用球面波几何修正的吸声系数,反演后的吸声系数与声管测量结果更为接近.本方法采用单传声器法(两次测量),测量过程简单,为现场吸声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5.
86.
典型的微穿孔板为孔径与板厚均小于1mm的金属或塑料板,这些极薄的板材因其强度低,通常不适用于民用,也因此使微穿孔板这一良好的吸声共振结构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本文以厚度为10mm的环氧树脂基厚微穿孔板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空气、水、聚乙烯醇、羊毛纤维作为孔中介质,用阻抗管法测量吸声系数,研究各种介质对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在孔中加入纤维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材料厚度增加而导致的吸声性能的减弱。当平均每孔中穿入53根羊毛纤维,后空腔深度为20mm时,厚微穿孔板共振吸收频率为956 Hz,峰值吸声系数可达0.94。有效吸声频带范围为612Hz~1600Hz以上。 相似文献
87.
行星齿轮箱组合故障振动信号具有多源调制特点,在频域内边带结构复杂,通过常规Fourier频谱分析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组合故障振动信号的调频部分包含故障信息,且不受传递路径影响。为了准确提取行星齿轮箱组合故障特征,提出基于变分模式分解的频率解调分析方法。根据采样频率和载波频率确定单分量个数,通过变分模式分解将多分量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一系列本质模式函数;计算本质模式函数的瞬时频率,根据中心频率和啮合频率的匹配关系选取敏感单分量;通过分析敏感单分量瞬时频率频谱诊断组合故障。通过仿真信号和实验信号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诊断了太阳轮与行星轮、太阳轮与齿圈、行星轮与齿圈的组合故障。 相似文献
88.
89.
点声源辐射条件下的反射声场计算是一经典的Sommerfeld积分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含有表面波项的解由于其简便性和易计算性在室外声传播和大面积吸声材料的在体吸声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在不同入射角度以及针对不同性质的材料(如局部响应或非局部响应材料)时带来的模型有效性问题较少提及.通过利用数值积分方法精确计算Sommerfeld积分,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声学材料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辐射声场进行了研究,并和解析模型进行了对比,认为随着入射角度的降低和材料流阻的增加(即表现为局部响应性质),含有表面波项的解析解可以较好地表达辐射声场. 相似文献
90.
在舟山某输电线路上布设一套包含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塔线动力响应的多元状态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获取了在2017年18号台风\"泰利\"影响下的输电塔线周边风场,导线风致振动以及动张力等现场实测数据。考虑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该输电线路有限元模型,开展了本次台风以及不同风灾水平下的导线风振反演分析,其中脉动风场是在数值模拟生成的基础上再与现场实测风速数据同化后得到。本次台风作用下的反演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随机风振反演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根据风偏响应结果,进一步完成了该输电线路可靠度分析,得到了风偏闪络失效的易损性曲线,从而评估了该输电线路在不同风灾作用下的风偏闪络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