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3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篇 |
综合类 | 27篇 |
化学工业 | 153篇 |
金属工艺 | 46篇 |
机械仪表 | 46篇 |
建筑科学 | 41篇 |
矿业工程 | 10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45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44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1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为了优化TC11钛合金插铣加工的切削参数,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法进行了插铣实验,建立了插铣过程中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分析了插铣参数对切削力及切削参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此规律以及刀具许用挠度,提出了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的选择方法。结果表明:铣削深度对切削力影响最大,而铣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插铣参数选取原则是在刀具材料允许下取较大铣削速度,适中的每齿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挠度选择合适的铣削深度。最后在根据此原则选择的插铣切削参数条件下,材料切除率达到了25.1 cm3/min。 相似文献
92.
93.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波理论和方法 ,它是一种实现检测地震波信号的地震勘探技术。采用光栅谐振子为敏感元件 ,将大地震动的机械信号转换成光调制信号—莫尔条纹 ,再用光电接收器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电信号输出。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装置能够直接将大地震动的机械信号转化为脉冲数字信号输出 ;并以记数的形式采样 ,避免了器件的精度不同对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质量的影响 ,从而简化了组装工艺。文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4.
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面向未来数字化制造模式 ,提出对企业制造资源分三层进行管理 ,即物理制造单元层、工作中心层和物理设备层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物理制造单元从基本信息、制造能力信息、物理构成、状态信息和工装信息等五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 ;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能力信息分别面向逻辑制造单元和物理制造单元可加工零件类别进行建模 ;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在网络化协同工艺系统和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中 ,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95.
二环戊二烯双酚型环氧树脂及环氧酯漆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二环戊二烯和苯酚合成二环戊二烯双酚,再用它与环氧氯丙烷合成二环戊二烯双酚型环氧树脂,并用这种环氧树脂与亚麻油酸合成气干型环氧酯漆,测试了漆膜的性能。实验证明,适当的酚超量和较低的滴加二环戊二烯的反应温度可控制二环戊二烯的自聚反应。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节能热工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实践,对实测红外热像图中温度异常区域进行分析,并对判断其是否存在热工缺陷以及缺陷的类型进行研究,探讨了室内外温度差等因素影响实际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0.
Ying Zhang Jie Shen Qing Li Long Pang Zushun Xu Kelvin W. K. Yeung Changfeng Y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3,48(14):4973-4982
A series of polyimides (PIs) and polyimide/attapulgite (AT) composite films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random copolycondensation. The polyimide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4,4′-diaminodiphenyl ether, 2,2-bis[4-(3,4-dicarboxyphenoxy)phenyl]propane dianhydride (BPADA), and 4,4′-oxydiphthalic anhydride (ODPA). By adjusting the ratio of BPADA and ODPA,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anhydride group-terminated PIs were obtained. AT was functionaliz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γ-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nd then chemical bonded with PI via reaction between amino group and anhydride group, resulting in stable PI/AT composites.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Is and PI/AT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XRD, TG, SEM, DSC, DMA, mechanical measure, and so on. Comparison was given between PIs and PI/AT composite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Is ha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glass translation temperature (T g) over 210 °C, 5 % weight loss temperature (T d,5%) over 494 °C and tension strength of 84–89.9 MPa, breaking elongation around 7 %. More stable, flexible, and much stronger films were obtained after adding 5 wt% AT, which showed 535–548.5 °C, 85.8–118.9 MPa, and 10.3–24.7 % in T d,5%, tension strength, and breaking elongation, respectively. Much interestingly, we found that AT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PI-2, the yielding of which occurred during mechanical measure, and PI/AT-2 composite displaye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