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0篇
  免费   4967篇
  国内免费   2421篇
电工技术   3396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752篇
化学工业   5117篇
金属工艺   2030篇
机械仪表   2609篇
建筑科学   2637篇
矿业工程   1440篇
能源动力   1053篇
轻工业   3183篇
水利工程   1056篇
石油天然气   1528篇
武器工业   484篇
无线电   45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91篇
冶金工业   1629篇
原子能技术   475篇
自动化技术   5432篇
  2024年   263篇
  2023年   844篇
  2022年   1833篇
  2021年   2376篇
  2020年   1783篇
  2019年   1318篇
  2018年   1483篇
  2017年   1816篇
  2016年   1497篇
  2015年   2166篇
  2014年   2596篇
  2013年   2872篇
  2012年   3226篇
  2011年   3206篇
  2010年   2638篇
  2009年   2238篇
  2008年   2182篇
  2007年   1849篇
  2006年   1437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625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5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La1?xAgxFeO3/halloysites nanotubes (HNTs)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UV–visible diffus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The photo-activity of the La1?xAgxFeO3/HNTs nanocomposite was evaluated via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MB)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NTs with unique pore structure favored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Adequate Ag+ doping improved the absorption ability for visible light. The La0.95Ag0.05FeO3/HNTs demonstrated the bes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which achieved as high as 99 % for MB degradation exposed 2 h irradiation. However,further increasing of Ag+ doping gradually reduce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e nanocomposite catalyst showed outstanding recyclability after eight cycles which still remained up to 90 %.  相似文献   
702.
703.
王超  王忠康 《声学技术》2016,35(2):162-166
用广义radon变换可以从运动目标产生的干涉条纹中估计出目标的运动参数和波导不变量。但是当干涉条纹中没有出现临近点时,用此方法估计不出真实值。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主要过程是先从时频图中提取出干涉条纹轨迹,再去搜索与此轨迹误差最小的最优曲线,此曲线的参数值代表目标的运动参数和波导不变量。仿真和海试结果表明,在干涉条纹无临近点信息情况下,用广义radon变换估计的参数值与真实值偏差很大,但是文中提出的方法仍能估计出较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4.
基于情境意识的汽车导航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6,37(2):48-51,56
目的研究基于情境意识的汽车导航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方法分析汽车导航交互中用户情境意识的认知机制,将用户情境意识的内部思维特点映射到汽车导航交互界面设计过程中。结论从感知、理解、预测3个层级描述了汽车导航交互中用户情境意识的生成过程,对汽车导航用户情境意识产生的心智模型进行了归类,通过心智模型特点分析了汽车导航界面设计策略,最后通过设计实践对理论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705.
pH值对7050铝合金膜致应力和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法和流变应力差值法研究了7050铝合金在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膜致应力和应力腐蚀敏感性随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pH≤7时,随着pH值的增大,膜致应力和应力腐蚀敏感性均下降,当pH7时,膜致应力和应力腐蚀敏感性随着pH值的增大而提高;而当pH=1,14时,腐蚀的类型为剥蚀,合金基体发生剥落,表面没有钝化膜产生。pH值在6~9之间时,膜致应力随pH的变化比较平缓,而pH在2~5和10~13之间时,膜致应力变化则较为剧烈,整体的变化曲线呈山谷形。膜致应力和应力腐蚀敏感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XPS研究表明,膜致应力值与钝化膜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706.
关博文  杨涛  於德美  张纪阳  马慧  谢超 《材料导报》2016,30(20):152-157
在已有水泥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模型基础上,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风速)与混凝土自身条件(龄期、氯离子吸附效应)对非饱和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建立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根据运算的复杂程度对Fib Model Code模型进行优化,建立干湿循环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可为实际工况下受氯离子侵蚀钢筋混凝土材料设计与寿命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7.
林超  张鸿  毕亮  王永锋  吴恒  刘建纲  主力  李敬轩 《材料导报》2016,30(21):143-149
铸造Al-Cu合金的凝固缺陷严重影响了铸件的性能,控制或消除凝固缺陷对提高铸件成品率有重大意义。综述了铸造Al-Cu合金在工程中出现的常见凝固缺陷,如偏析、热裂、显微疏松、缩孔等。重点分析了各类缺陷的形成机理与特点,从合金化、熔铸工艺、热处理工艺、数值模拟等角度提出了减少铸造Al-Cu合金凝固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8.
刘超  文豪  张楚虹 《材料导报》2016,30(18):26-29, 41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是目前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的数十倍。但是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发生粉化破碎,导致其循环比容量会迅速衰减。首次通过水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自支撑纳米硅/石墨烯复合纸柔性负极材料。SEM表征显示纳米硅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片层中,制得的复合纸电极较纯硅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有大幅度提高,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首周放电比容量4003mAh/g,十分接近硅的理论比容量,且首周库伦效率高达91%。复合纸循环20周后比容量在3300mAh/g左右,50周后仍能维持1000mAh/g左右的比容量。这主要可归功于石墨烯纸电极优异的柔韧性和导电性,有效抑制了纳米硅颗粒的体积膨胀和结构破坏。同时水热还原法较低的还原温度保证了石墨烯纸还原前后厚度变化不大,有利于石墨烯片层与Si纳米颗粒的紧密接触。  相似文献   
709.
王超  高婷 《包装工程》2017,38(24):302-306
目的探究摄影作品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艺术设计学、美术学、广告学、传播学理论知识,采用案例分析法、观察研究法、归纳法等方法,归纳艺术设计中摄影作品的具体处理手法。结论摄影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灵魂,既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求,又蕴藏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10.
钢渣沥青混凝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陈宗武  谢君  吴少鹏  肖月 《材料导报》2017,31(3):86-95, 122
钢渣常被当成工业废弃物处置,但其碱性强、棱角丰富,兼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抗高温变形以及耐磨和抗滑等性能,被认为是可替代天然矿质集料的理想筑路材料。近年来道路建设对集料用量的高需求与天然集料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钢渣沥青混凝土技术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概述了钢渣的材料特性以及钢渣沥青混凝土的设计与性能,介绍了钢渣沥青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凝土长期应用后的路面性能变化,最后对钢渣沥青混凝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