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7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拉拔道次对空拔管质量影响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了316L不锈钢管的空拔过程,比较了单道拉拔与多道拉拔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发现在变形量相同的条件下,单道拉拔引发的残余拉应力较小且分布较均匀,通过比较变形区各向应力场的异同,发现减少拉拔道次能明显减少空拔管变形过程的不均匀性,有利于改善管材表面质量,减小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92.
采用MEMS技术制造硅磁敏三极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采用MEMS技术与反外延技术相结合在硅片表面制造具有矩形板状立体结构的硅磁敏三极管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工艺。结果表明 ,设计的硅磁敏三极管制造技术不但能与IC工艺相兼容 ,而且便于集成化 ,将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3.
阐述基于SOI硅片制造新型P+ I N+双注入磁敏差分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构成新型P+ I N+双注入磁敏差分电路的磁敏三极管的复合区采用MEMS中的各向异性腐蚀技术进行设置,给出了这种复合区的复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此种三极管具有磁灵敏度高、噪声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因此,由这种新型磁敏三极管构成的差分电路具有温度漂移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4.
杨点中  楼玉民  周江 《华东电力》2006,34(11):74-76
对600MW电站机组海水循环泵轮毂腐蚀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试验和SEM分析,认为铸造和热处理过程不当是造成海水循环泵轮毂发生早期腐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文章介绍了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2×630MW超临界机组锅炉末级过热器爆管的事故。导致爆管的原因为氧化皮脱落后在末级过热器下部弯头处堆积,减少了管道的流通截面,使管道过热而爆管。文章分析了高温受热面氧化皮形成及兢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实践表明,处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Wollaston棱镜对单模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采用分析光在棱镜胶合层中干涉效应的方法,对透射o光和e光分别进行了分析。对于某一给定的两偏振模兼并的单模高斯光束,透射o光和e光均随入射光在胶合层介质面上入射角、胶合层的厚度及层中介质的折射率的变化作周期性振荡,且振荡的幅度和频率也随之变化,这种振荡对透射光束的影响小于0.65%。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对透射光束光强相对变化的要求不小于0.65%,即可忽略Wollaston对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国内外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密度在800 kg/m3以上承重型泡沫混凝土,通过初步确定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探讨配合比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对应的强度、模量、材料组成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拟采用优质表面活性发泡剂、两种水泥及粉煤灰等3种掺和料制作泡沫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其可行性,为对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波片相位延迟的分束差动自动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偏振调制原理,从琼斯矩阵理论出发,利用先进的Si探测器、锁相放大器和微处理器,设计并建立了一套测量相位延迟器延迟量的智能化测量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利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对旋转角度进行了反馈控制。创建的测量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测量范围为400~1000nm,测量准确度优于0.1%,测量的重复误差小于0.6%。测量系统在偏光测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入射角对对称膜系薄膜偏光分束镜性能的影响,从等效膜层理论和截止带理论出发,采用图像法分析了分光光谱带宽和透过率随入射角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利用UV3101-PC分光光度计测量了(LHL)^N膜系偏光分束镜在不同入射角下的透射分光光谱,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结果表明,分光光谱带宽和入射角存在直接联系,分光光谱带宽随入射角的增大先变宽后变窄,存在一个带宽最大值,以带宽最大值对应的入射角为基点,减小入射角时,分光光谱带宽向长波段漂移并且出现凹陷;增大入射角时,分光光谱向短波段漂移。这些结果对优化对称膜系薄膜偏光分束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菱体型相位延迟器对入射角灵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清楚地了解菱体型消色差λ/4相位延迟器对入射角i变化的灵敏性随折射率n变化的规律,利用全反射相变公式详细推导出器件对入射角i变化的灵敏性与折射率n的关系式,并做出了理论曲线。可见,随着折射率n的增加,器件对入射角i的变化更加灵敏。结果表明,设计器件时应尽量避免选择高折射率材料。在分析相位延迟量的测量误差时,这个应用也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