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60篇
电工技术   77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195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84篇
建筑科学   74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134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55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0篇
冶金工业   2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在对振动盘振动输送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时物料的受力分析,利用PRO/E建立某振动盘给料器三维模型,用ANSYS软件对其固有频率及谐响应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符合设计预期,从而验证了其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为振动盘给料器的参数设计及解决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在一阶振动模态下,符合圆盘振动给料器的振动规律和工作要求,并为动态结构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2.
润滑油黏度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汽车润滑油黏度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对150个润滑油样本进行光谱扫描和平滑、变量标准化等预处理,比较了不同建模方法的检测精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连续投影算法(SPA) 2种方法提取的特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NN)。结果表明,PCA-BPNN和SPA-BPNN模型的预测效果远优于其它模型(PCA-PLS、PCA-MLR、SPA-PLS和SPA-MLR),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1和0.964。表明BPNN模型可以很好地利用光谱数据中的非线性信息,同时也表明SPA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波长提取方法,选取的特征波长有利于汽车润滑油黏度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3.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93口井,有效率74.2%,累计增油1.38×10<'4> t,单井平均增油148 t;2注1...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以ARM芯片为核心器件,研制出低噪声、高分辨率的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的噪声RMS值少于0.2 mV,显示出良好的抑制噪声的能力,而且系统分辨率达到10-4 mV数量级。随后,利用设计的信号采集系统,并结合研制的微型色谱系统,对瓦斯气体进行了检测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痕量分析中,设计的信号采集系统具有对微弱信号采集的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低的噪声,因此,设计的系统满足对微小信号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5.
高压静电分选技术在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璐璐  许振明 《材料导报》2011,25(11):139-145
高压静电分选是利用物质的导电特性、介电常数差异,使静电力、重力、离心力等有效地作用在所有粒子上而实现分选,具有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是废旧电路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先进技术之一。分析了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工作原理,结合对电场及空间电荷分布的研究和颗粒荷电及动力学过程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了应用于废旧电路板回收的高压电选机设备及工艺流程,并提出了该技术在废旧电路板回收再利用方面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6.
分子印迹膜SPR传感器检测氯磺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使用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行研制的高灵敏度单通道SPR分析仪和进样装置,仪器为棱镜耦合型SPR传感器结构,其检测角度范围是40°~70°,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04~1.47,谐振角的精度在0.001°。适用于SPR分析仪的分子印迹芯片采用PVC-MIP共聚膜法制备,SPR角度扫描结果表明,200nm以下厚度芯片具有较好的SPR吸收特性。以氯磺隆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膜与不加氯磺隆的分子印迹膜对比实验发现前者具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实验对浓度0.1,0.2,0.5和1μg/mL的氯磺隆进行了SPR定点检测,这四种浓度氯磺隆的折射率响应信号满足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 4。实验中对低浓度的氯磺隆进行反复检测,检测到50ng/mL的氯磺隆,满足农残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7.
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计划揭露地质构造将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为提前探明其赋存规律,针对典型回采工作面,采用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法进行地质构造精细化探测。结果表明:槽波地震透射法探测对采面内陷落柱的反应良好,可以高精度控制陷落柱的影响区域,且偏差小于20 m;槽波地震反射法探测对采面内走向型断层的反应良好,可以找到采面内断距大于1.5 m的近走向型断层的发育位置及延伸长度;综合利用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法进行采面地质构造精细化探测,可提升探测准确率,对于直径30 m以上陷落柱和断距大于1.5 m近走向断层的探测准确率可提高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128.
Based on computational approximations, product designers routinely simplify algebraic expressions of complex transfer functions, which, in turn, simplify post-design analysis. This practice is justified because both the simplified and actual transfer functions yield approximately equal average performance values. However, utilizing the design of a switching regulator circuit, it is shown that such simplified expressions underestimate output variatio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actual and underestimated output variation spans an analytically unobservable failure event. Since the observable portion constitutes a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oduct unreliability and quality problems, only a partial solution is possible at the design stage. This severely limit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current product design, reliabili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methodologies that are based on variati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9.
选取亚磷酸二甲酯与丙烯酰胺在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得中间体3-二甲氧磷酰基丙酰胺,后再利用中间体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出具有复鞣性能的氮-磷-氯皮革阻燃复鞣剂。讨论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中间体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0:1.5,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6h。将该合成的阻燃复鞣剂施加于皮革复鞣工段,利用阻燃检测法测试皮革的阻燃性能,试验发现,所得皮革制品的氧指数、有焰燃烧时间、无焰燃烧时间、烟密度、燃烧速率,均比未施加阻燃复鞣剂有显著提高,且所得制品在感官指标和力学方面,均比未施加阻燃复鞣剂的皮革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0.
Abstract: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citral, a flavor component widely used in beverage, food, and fragrance products, in oil-in-water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surfactants with different charge characteristics was investigated.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cationic (lauryl alginate, LAE), non-ionic (polyoxyethylene (23) lauryl ether, Brij 35), and anionic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surfactants at pH 3.5. The citral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over time in all the emulsions, but the rate of decrease depended on surfactant type. After 7 d storage, the citral concentrations remaining in the emulsions were around 60% for LAE- or Brij 35-stabilized emulsions and 10% for SDS-stabilized emulsions. An increase in the local proton (H+) concentration around negatively charged droplet surfaces may account for the more rapid citral degradation observed in SDS-stabilized emulsions. A strong metal ion chelator (EDTA), which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at increas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labile components, had no effect on citral stability in LAE- or Brij 35-stabilized emulsions, but it slightly decreased the initial rate of citral degradation in SDS-stabilized emul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surfactant type used to prepare emulsions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improve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citral in emuls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