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60篇
  免费   8376篇
  国内免费   4260篇
电工技术   562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051篇
化学工业   9709篇
金属工艺   4731篇
机械仪表   4825篇
建筑科学   5470篇
矿业工程   2529篇
能源动力   1853篇
轻工业   6604篇
水利工程   2129篇
石油天然气   2992篇
武器工业   792篇
无线电   77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82篇
冶金工业   2950篇
原子能技术   1218篇
自动化技术   9141篇
  2025年   32篇
  2024年   1474篇
  2023年   1517篇
  2022年   2848篇
  2021年   3369篇
  2020年   2637篇
  2019年   2043篇
  2018年   2042篇
  2017年   2402篇
  2016年   2018篇
  2015年   3028篇
  2014年   3830篇
  2013年   4335篇
  2012年   5047篇
  2011年   5179篇
  2010年   4821篇
  2009年   4672篇
  2008年   4759篇
  2007年   4506篇
  2006年   4066篇
  2005年   3348篇
  2004年   2375篇
  2003年   1797篇
  2002年   1777篇
  2001年   1648篇
  2000年   1437篇
  1999年   1028篇
  1998年   740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514篇
  1995年   470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优化TC11钛合金插铣加工的切削参数,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法进行了插铣实验,建立了插铣过程中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分析了插铣参数对切削力及切削参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此规律以及刀具许用挠度,提出了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的选择方法。结果表明:铣削深度对切削力影响最大,而铣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插铣参数选取原则是在刀具材料允许下取较大铣削速度,适中的每齿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挠度选择合适的铣削深度。最后在根据此原则选择的插铣切削参数条件下,材料切除率达到了25.1 cm3/min。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仿真结果动态一致性检验,将距离检验方法与频谱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频谱分析方法需要将数据从时域转化到频域后再对仿真结果动态一致性进行检验,而数据从时域转化到频域后,已不能反映样本序列中各时刻值的先后顺序,也就无法检验实测样本序列和仿真样本序列之间各时刻值先后顺序关系的一致性,因此,频谱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可以忽略序列中各时刻值先后顺序的平稳序列。但是,工程实际中样本序列各时刻值的先后顺序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参数,譬如先爬升再下降与先下降再爬升这两种导弹弹道是截然不同的,频谱分析方法不能对此进行有效的检验。距离检验方法则能直接在时域内对仿真结果动态一致性进行定量检验,它对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均适用,可有效地解决仿真结果动态一致性定量检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一种变异啮合机制的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变异啮合机制的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该设计方法阐述了新型齿形链、链轮、链轮滚刀的啮合设计和齿形链节距、边心距的求解。运用实例对新型齿形链和链轮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其耐磨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外啮合齿形链。该设计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齿形链的高速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99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flows confined within microscale space ar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teres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such as viscosity, of a microscale fluid film are different from its bulk behavior. Microrheometers have been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cale fluid properties. However, currently available microrheometers are mostly drag-flow based and limited in load capacity. In this research, a new pressure-driven radial flow–based microrheometer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high-shear pressure-driven flow. The new device is capable of self-aligning to maintain the fluid film uniformity, which is verified using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In addition, a prototype is built and instrumented to verify the design concept. The error involved in the fluid film thickness measurement is analyzed and compensated by the average fluctuation of the disk surface. The compensated testing results of viscosity are close to that tested by the traditional capillary rheometer for both Newtonian and non-Newtonian fluids.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C/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磨削力及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组织与其磨削加工特性的 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及SiC基体皆以脆性断裂方式实现材料去除;与SiC陶瓷的加工表面(其表面粗糙度值Ra为0.2~0.3μm)相比,C/SiC复合材料磨削时由于碳纤维层状断裂、拔出及其与SiC非同步去除现象导致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高, Ra为0.8~1.0μm;C/SiC复合材料磨削力较小,是相同工艺参数下SiC陶瓷材料磨削力的35%~76%。  相似文献   
996.
蜂窝陶瓷载体上氧化铝涂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会娟  金月昶  康久常 《当代化工》2006,35(5):289-292,296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蜂窝陶瓷载体表面制备了氧化铝涂层,使用SEM、BET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氧化铝涂层的结构形貌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铝涂层在陶瓷载体上附着牢固。铝溶胶中加入尿素可以有效调整溶胶的粘度,从而能够获得负载量大,比表面积高的氧化铝涂层。  相似文献   
997.
多元复合氧化物具有单一氧化物的复合效果,可表现出较单一氧化物更加优异的性质;综述了多元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微波法)、结构性能及其在催化、环保、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展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98.
UASB启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兴  付金祥  孙文章 《辽宁化工》2006,35(1):18-19,36
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的启动过程。结果显示:在中温条件下(35±1)℃,接种普通厌氧污泥,通过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经过61天的运行,完成污泥颗粒化。此时进水CODCr为5736 mg/L,有机负荷10.13 kg CODCr/(m3.d-1),产气率达到0.33 m3/kg CODCr,CODCr去除率92.8%。形成的颗粒污泥内部为黑色,外部包裹一层白色胶状物质,粒径大部分在1~2 mm。  相似文献   
999.
50%乙酰甲胺磷WG的配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雪刚  付文焕  曹敏惠  陈长水 《农药》2006,45(10):664-666
以98%乙酰甲胺磷为原药,硅藻土为载体,进行了50%乙酰甲胺磷WG的配方研究。并对样品的分散性、润湿性、崩解性和稳定性进行测定,从中筛选出最佳配方:乙酰甲胺磷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钠6%,尿素4%,硅藻土补至100%。实验证明:50%乙酰甲胺磷WG配方,其制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00.
O/W型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皮肤刺激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拟三元相图微乳区大小筛选微乳制备组分的较佳配比,电导率法检测微乳的类型,研究了以十四酸异丙酯、十六酸异丙酯、大豆油为油相,吐温80和卵磷脂质量比以及乙醇、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十六酸异丙酯作油相,吐温80和卵磷脂质量比为2∶1作混合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能形成较大的O/W型微乳区。经动物实验证实能够满足药用无毒、无刺激性要求,适合作为透皮吸收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