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106篇 |
免费 | 3712篇 |
国内免费 | 23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98篇 |
综合类 | 4369篇 |
化学工业 | 15262篇 |
金属工艺 | 6519篇 |
机械仪表 | 4782篇 |
建筑科学 | 4281篇 |
矿业工程 | 1359篇 |
能源动力 | 1851篇 |
轻工业 | 6002篇 |
水利工程 | 1871篇 |
石油天然气 | 1644篇 |
武器工业 | 343篇 |
无线电 | 1259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936篇 |
冶金工业 | 3596篇 |
原子能技术 | 623篇 |
自动化技术 | 293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499篇 |
2022年 | 1026篇 |
2021年 | 1375篇 |
2020年 | 1002篇 |
2019年 | 783篇 |
2018年 | 15216篇 |
2017年 | 14235篇 |
2016年 | 10754篇 |
2015年 | 1826篇 |
2014年 | 1719篇 |
2013年 | 1843篇 |
2012年 | 5242篇 |
2011年 | 11541篇 |
2010年 | 10273篇 |
2009年 | 7424篇 |
2008年 | 8532篇 |
2007年 | 9514篇 |
2006年 | 1685篇 |
2005年 | 2492篇 |
2004年 | 2021篇 |
2003年 | 1843篇 |
2002年 | 1191篇 |
2001年 | 640篇 |
2000年 | 707篇 |
1999年 | 491篇 |
1998年 | 297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34篇 |
1969年 | 24篇 |
1968年 | 43篇 |
1967年 | 33篇 |
1966年 | 42篇 |
1965年 | 44篇 |
1963年 | 28篇 |
1960年 | 30篇 |
1959年 | 43篇 |
1958年 | 37篇 |
1957年 | 36篇 |
1956年 | 34篇 |
1955年 | 63篇 |
1954年 | 6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Yong‐Ning Zhou Mahsa Sina Nathalie Pereira Xiqian Yu Glenn G. Amatucci Xiao‐Qing Yang Frederic Cosandey Kyung‐Wan Nam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5,25(5):696-703
Searching high capacity cathode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odium‐ion batteries (SIBs). Here, we report a FeO0.7F1.3/C nanocomposite synthesized via a solution process as a new cathode material for SIBs. This material exhibits a high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496 mAh g?1 in a sodium cell at 50 °C. From the 3rd to 50th cycle, the capacity fading is only 0.14% per cycle (from 388 mAh g?1 at 3rd the cycle to 360 mAh g?1 at the 50th cycle), demonstrating superior cyclability. A high energy density of 650 Wh kg?1 is obtained at the material level. The reaction mechanism studies of FeO0.7F1.3/C with sodium show a hybridized mechanism of both intercalation and convers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合评述了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涉及的探测和开采技术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同时指出该领域将朝着技术与设备更新、多用途技术集成及相关技术同步开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采用自行研制的LB自动提膜装置,制备出大面积(10×8cm2)、高质量的PMMA超薄抗蚀剂膜,并将其用于高分辨率铬掩模版的研制。通过电子束曝光,湿法蚀刻,制作了分辨率优于0.5μm,特征线宽0.38μm的4(100mm)铬掩模版。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变温Hall测量研究了重掺杂InGaAs/InAlAs单量子阱中二维电子气,发现在量子阱中由于存在电子对称态和反对称态导致纵向电阻出现拍频现象。通过分析拍频节点位置,得到电子对称态和反对称态之间的能级间距为4meV。此外,通过迁移率谱方法和多载流子拟合过程研究了不同迁移率电子的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99.
LNG接收站的储运介质主要是液化天然气,由于其具有易泄漏、易挥发扩散等特性,泄漏形成的可燃蒸气云团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分析并预测接收站LNG泄漏事故产生的灾害效应,可以为LNG接收站选址、布局设计和事故灾害预防提供参考。为此,利用FLACS软件,根据国内某大型LNG接收站的现场布局建立LNG泄漏扩散三维预测模型,采用相对偏差率对不同风速、风向和围堰高度条件下的LNG泄漏扩散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预测了接收站LNG泄漏事故产生的灾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0 s的扩散时间内,LNG泄漏扩散呈现重力沉降特点;②定量分析了泄漏点位置对国内某拥有5个储罐的大型接收站LNG泄漏与扩散效应的影响,确定3号储罐泄漏造成的灾害效应影响最大;③围堰高度对LNG气云爆炸灾害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风速和风向,而风向对LNG气云窒息灾害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围堰高度和风速;④发生泄漏事故意外点火爆炸,热辐射死亡最大半径为170.1 m,三度烧伤最大半径为213.7 m,二度烧伤最大半径为261.7 m,一度烧伤最大半径为370.1 m,其气云团覆盖的范围基本是死亡区,人员重伤死亡。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