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70篇 |
免费 | 10014篇 |
国内免费 | 52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300篇 |
综合类 | 6742篇 |
化学工业 | 7039篇 |
金属工艺 | 4672篇 |
机械仪表 | 4770篇 |
建筑科学 | 4927篇 |
矿业工程 | 2578篇 |
能源动力 | 1679篇 |
轻工业 | 7093篇 |
水利工程 | 2515篇 |
石油天然气 | 2489篇 |
武器工业 | 961篇 |
无线电 | 706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418篇 |
冶金工业 | 3339篇 |
原子能技术 | 1337篇 |
自动化技术 | 93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1285篇 |
2023年 | 1347篇 |
2022年 | 2736篇 |
2021年 | 3417篇 |
2020年 | 2411篇 |
2019年 | 1687篇 |
2018年 | 1761篇 |
2017年 | 2028篇 |
2016年 | 1807篇 |
2015年 | 2843篇 |
2014年 | 3499篇 |
2013年 | 4204篇 |
2012年 | 5292篇 |
2011年 | 5509篇 |
2010年 | 5419篇 |
2009年 | 4966篇 |
2008年 | 5288篇 |
2007年 | 5082篇 |
2006年 | 4334篇 |
2005年 | 3530篇 |
2004年 | 2425篇 |
2003年 | 1636篇 |
2002年 | 1553篇 |
2001年 | 1406篇 |
2000年 | 1104篇 |
1999年 | 408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32篇 |
1976年 | 61篇 |
1959年 | 10篇 |
1951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金属Ce为原料,对Ce氢化-氮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初始反应温度、原料气体初始压力和Ce片厚度等对金属Ce氢化-氮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高初始反应温度有利于缩短氢化过程的诱导时间,但对氢化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提高H2初始压力和降低片层厚度能明显加快氢化反应速率。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证明氢化铈可以与N2反应得到氮化铈(CeN)和H2,但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以克服活化能,增加初始反应温度和N2初始压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综合考虑,初始反应温度为350℃、N2初始压力为60 kPa是氢化铈氮化的较优条件。 相似文献
42.
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地制备了丙三醇改性Ni/Al型水滑石(GMH),并通过批量处理法和静态吸附法考察了在固体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腐殖酸、接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下,溶液中Eu(Ⅲ)和U(Ⅵ)在GMH上的吸附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对材料吸附前后进行分析,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Eu(Ⅲ)和U(Ⅵ)在GMH上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在pH=7.0左右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Eu(Ⅲ)和U(Ⅵ)在GMH上的吸附过程,且此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过程;实验条件下,GMH对溶液中的Eu(Ⅲ)和U(Ⅵ)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511 mg/g和441 mg/g;GMH对溶液中Eu(Ⅲ)的吸附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内层表面络合以及离子交换相互作用实现;而对U(Ⅵ)的吸附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内层表面络合作用实现的。实验表明,合成材料在含低放废水的有效净化和修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44.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1-x Yx) MnO3(x分别为0、0.03、0.05、0.07、0.09 mol)热电材料, 用自制设备测试样品的热电性能, 研究Y3+掺杂对CaMnO3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3+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善样品的热电性能, 其中(Ca0.91Y0.09) MnO3样品的热电性能较优; 当高温端温度为880 K时, 测得电阻率为74 m Ω · m, Seebeck系数为-112 μV/K, 输出功率达到68 mW。 相似文献
45.
以开发具有发酵乳脂味、并伴有一定奶油香的天然奶味香精为目的,筛选酶品种和酶解底物,研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酶添加量、底物浓度对乳脂酶酶解无水奶油制备天然奶味香精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作为主要评定指标,酸价作为参考,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在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0 ℃、pH6、乳脂肪酶添加量2.5%、底物质量分数85%条件下所得的奶味香精,具有较浓郁的发酵乳脂味和一定的奶油香气,香气柔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46.
针对目前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最常用的力法非线性梁柱单元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了能消除其计算失真问题的合理单元长度及对应积分点数量。然后基于OpenSees有限元程序,使用该理论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组单墩循环推倒试验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加载点力-位移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和墩底截面曲率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使用力法非线性梁柱单元模型进行结构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时,其单元长度划分应根据积分点数量确定,确定原则应基于使单元屈服后变形增长的分布长度与塑性铰长度相等进行计算;在实际使用中,可利用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积分点数量与单元长度的关系,初步确定单元划分的合理长度;在保证单元长度与积分点数量的对应关系前提下,力法非线性单元的积分点数量越多,计算结果越稳定。 相似文献
47.
48.
为探讨外源脂肪酶对腊鸭腿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组采用外源脂肪酶对鸭腿进行处理,与对照组(未加酶组)进行品质比较。分别对腊鸭腿腌制、烘烤、烟熏、风干第7、14、21、28d各加工阶段采样,进行感官、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游离脂肪酸(FFA)、pH、过氧化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等指标的测定。感官评定结果显示,风干第14d的实验组与风干第21d对照组品质最优;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风干至第14d,实验组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分别降至45.9%和0.806,游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达到3.63g/100g脂肪及2.033g/100g脂肪,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分别升高至0.0326g/100g脂肪及0.7892mg/100g脂肪,各指标均接近风干第21d对照组;综合感官指标及主要理化指标得出,实验组风干第14d达到成熟,较对照组缩短成熟期一周。 相似文献
49.
50.
测定了伊拉兔大腿肌肉在蒸汽加热过程中的传热曲线,以及蛋白质组分、失重率和水分含量随中心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伊拉兔肌肉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心温度不断升高,加热后期的升温速度比前期快;蛋白质各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非蛋白氮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小,碱溶性蛋白增加,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和碱不溶蛋白减少。与加热前相比,中心温度达80℃时碱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了200.91%,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和碱不溶蛋白的含量分别减少了92.6%、68.4%和67.3%;蒸煮损失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中心温度达到60~80℃的阶段,蒸煮损失达损失总量的52.9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