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33篇
  免费   11702篇
  国内免费   6179篇
电工技术   8554篇
技术理论   10篇
综合类   8219篇
化学工业   18134篇
金属工艺   6237篇
机械仪表   6941篇
建筑科学   9098篇
矿业工程   3406篇
能源动力   3294篇
轻工业   8618篇
水利工程   2549篇
石油天然气   5822篇
武器工业   1163篇
无线电   140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517篇
冶金工业   4918篇
原子能技术   1160篇
自动化技术   16253篇
  2024年   542篇
  2023年   2309篇
  2022年   4336篇
  2021年   6165篇
  2020年   4443篇
  2019年   3443篇
  2018年   3709篇
  2017年   3949篇
  2016年   3680篇
  2015年   4952篇
  2014年   6078篇
  2013年   7023篇
  2012年   7971篇
  2011年   8429篇
  2010年   7111篇
  2009年   6744篇
  2008年   6608篇
  2007年   6069篇
  2006年   5633篇
  2005年   4923篇
  2004年   3434篇
  2003年   2873篇
  2002年   2624篇
  2001年   2312篇
  2000年   2369篇
  1999年   2563篇
  1998年   2074篇
  1997年   1698篇
  1996年   1656篇
  1995年   1370篇
  1994年   1182篇
  1993年   808篇
  1992年   633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341篇
  1988年   248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4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10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两性乳化剂体系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琥珀酸类两性乳化剂(A1)与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CA407)复配体系,合成了有机硅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三甲氧基硅烷(A174)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系统研究了两性乳化剂体系与非离子乳化剂复配比例、用量及乳化剂在种子乳液与预乳液中分布比例(R/F)E对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乳化剂配比m(A1)∶m(CA407)=30∶70时,乳液聚合稳定性及抗电解质稳定性较好;乳化剂用量越大,乳胶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宽,乳液黏度越大,涂膜吸水率也越大;乳化剂在种子乳液与预乳液中的分布比例主要影响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同时通过TEM乳胶粒形态分析及DSC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认为,A174主要在乳液聚合时分布在乳胶粒表面,易水解交联。  相似文献   
952.
提出一种在新的简化的解映射方法下,以星座图上所有信号点距离解映射门限的最小距离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星座图优化方法。仿真比较了在优化设计的星座映射下,传统的解映射算法和所提出的解映射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星座图优化设计方法在简化的解映射方法下具有良好的性能;简化的解映射算法在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在误比特率为10-4时,SNR损失了约1 d B。  相似文献   
953.
乙苯脱氢氧化制苯乙烯工艺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乙苯脱氢氧化工艺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表明氧化烧氢具有提高平衡转化率和能量合理利用的优点。通过一维拟均相模型模拟计算,比较了乙苯脱氢与乙苯脱氢氧化的反应效果,并由实验得到了验证。同时还讨论了乙苯实验转化率提高不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4.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当CPE氯含量为36%~42%,用量为7~15份时,CPE在PVC/CPE共混物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结构、共混物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Brabender流变仪研究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共混物的加工性优于纯PVC。  相似文献   
955.
煤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建军  谢克昌 《化工进展》2003,22(12):1265-1268
介绍了煤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包括煤粉填料、神府煤/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特种无烟煤粉共混塑料、煤/聚己内酰胺复合材料、风化煤腐殖酸/聚己内酰胺复合材料和傅一克烷基化改性煤/聚丙烯复合材料,以及煤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并分析了煤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6.
杨浩  吴公信  张振明  高山  冯溶  梁敏  孙克 《农药》2006,45(1):24-25
3-甲基-4-硝基亚胺基全氢化-1,3,5-二嗪是合成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的重要中间体。介绍并评价了文献中所报道的合成3-甲基-4-硝基亚胺基全氢化-1,3,5-二嗪的方法。以硝基胍为起始原料成功的合成了3-甲基-4-硝基亚胺基全氢化-1,3,5-二嗪,总收率为68.2%。  相似文献   
957.
混合催化剂合成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任宏  蔡自由  吕君亮 《广东化工》2006,33(12):27-28,39
通过环氧丙烯酸树脂和双羟基化合物反应,获得具有亲水性链段的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以混合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FT-IR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数值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获得目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8.
汽车用塑料注塑新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汽车用塑料的注射成型技术的进展,简单介绍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水辅助注射成型、熔芯注射成型、反应注射/增强反应注射(RIM/RRIM)成型等技术的特点、生产的汽车部件及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959.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都在为大学生就业出主意、想办法.笔者对目前毕业生就业中的几对矛盾及其化解作了一些探索,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60.
Activity recognition (AR) is a key enabler for a context‐aware smart home since knowing what the residents’ current activities helps a smart home provide more desirable services. This is why AR is often used in assistive technologies for cognitively impaired people to evaluate their abilities to undertak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a real‐life scenario, multiple‐resident AR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very challenging problem, primarily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data association. In addition, most prior research has not considered the potential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mong residents to simplify complexity, especially in an environment monitored by ambient sensor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two types of multiuser activity models, both of which are derived from an interaction‐feature enhanced multiuser model learning framework. These two models consider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data association for multiuser AR using ambient sensors. We then compare their performance with the other two baseline models with or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data associa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rived models outperform other baseline classifiers. Therefo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providing context‐aware services for a multiresident smart h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