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66篇 |
免费 | 5617篇 |
国内免费 | 299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90篇 |
综合类 | 4921篇 |
化学工业 | 4505篇 |
金属工艺 | 2358篇 |
机械仪表 | 2787篇 |
建筑科学 | 2649篇 |
矿业工程 | 1163篇 |
能源动力 | 1171篇 |
轻工业 | 4394篇 |
水利工程 | 1193篇 |
石油天然气 | 1162篇 |
武器工业 | 516篇 |
无线电 | 410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80篇 |
冶金工业 | 1325篇 |
原子能技术 | 703篇 |
自动化技术 | 515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714篇 |
2023年 | 770篇 |
2022年 | 1456篇 |
2021年 | 1738篇 |
2020年 | 1267篇 |
2019年 | 906篇 |
2018年 | 944篇 |
2017年 | 1047篇 |
2016年 | 973篇 |
2015年 | 1586篇 |
2014年 | 1958篇 |
2013年 | 2436篇 |
2012年 | 2969篇 |
2011年 | 3197篇 |
2010年 | 2958篇 |
2009年 | 2887篇 |
2008年 | 2911篇 |
2007年 | 3034篇 |
2006年 | 2490篇 |
2005年 | 2060篇 |
2004年 | 1574篇 |
2003年 | 1011篇 |
2002年 | 1040篇 |
2001年 | 1050篇 |
2000年 | 843篇 |
1999年 | 294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为探索鲜切果蔬保鲜的新途径,以鲜切水晶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常温下贮藏的鲜切梨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梨经过鲜切后,相对电导率快速上升,多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而发生酶促褐变,L^+值逐渐下降;而且切割伤害加剧了膜脂过氧化,进而诱导了POD、SOD、CAT活性的增加以清除过剩的自由基,提高果实的抗逆性。而茉莉酸甲酯处理保护了细胞膜结构,抑制了酚类物质外泄和PPO活性,减弱了酶促褐变的趋势;同时它也延缓了POD、SOD、CAT活性的上升以维持较长时间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推迟了膜脂过氧化的进程。尤其是1μmlol/L的茉莉酸甲酯处理更有效地保持了鲜切梨的贮藏品质,延迟了梨果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不同提取方式茶叶籽油脂肪酸及V_E组成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脱壳茶叶籽为原料,分别采用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压榨法及索氏法从茶叶籽中提取茶叶籽油,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不同提取方式得到的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VE组成。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变化规律,随着萃取压力及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2萃取出部分微量脂肪酸,包括:C14∶0、C16∶1、C20∶0,而这些脂肪酸在采用压榨法及索氏法提取得到的茶叶籽油中未检出。茶叶籽油中VE以α-VE为主,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茶叶籽油,VE主要在第一阶段被萃取出来,后呈逐段降低趋势,而且第一阶段茶叶籽油中VE含量高于压榨法及索氏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以硬溶质型桃果实‘加纳岩’为试材,研究外源乙烯处理对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以及线粒体编码的COX 3 种亚基(COXⅠ 、COXⅡ 、COXⅢ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处理加速了硬溶质型桃果实‘加纳岩’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硬度的下降,促进了呼吸作用和内源乙烯释放,使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提前出现。同时外源乙烯抑制了COX酶活性,抑制了贮藏后期COXⅠ 和COXⅡ 亚基基因的表达,抑制了整个贮藏过程中COXⅢ 亚基基因的表达。外源乙烯处理抑制了COX途径的呼吸,加速了果实的软化衰老。 相似文献
999.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Blue 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及Q Sepharose 6FF离子柱纯化.纯化产品进行SDS-PAGE纯度检测、SEC-HPLC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N端测序、内毒素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纯化产品检测(SEC-HPLC)纯度大于95%,相对分子质量为85821,氨基酸的N端测序为DAHKSEVAHRFKDLG,与预期的相符.内毒素含量小于5EU/mg,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体外生物细胞活性高达1.6×106 IU/mg.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