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55篇 |
免费 | 1120篇 |
国内免费 | 75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85篇 |
综合类 | 967篇 |
化学工业 | 1137篇 |
金属工艺 | 645篇 |
机械仪表 | 595篇 |
建筑科学 | 693篇 |
矿业工程 | 330篇 |
能源动力 | 194篇 |
轻工业 | 1223篇 |
水利工程 | 325篇 |
石油天然气 | 222篇 |
武器工业 | 150篇 |
无线电 | 107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08篇 |
冶金工业 | 395篇 |
原子能技术 | 238篇 |
自动化技术 | 12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322篇 |
2021年 | 450篇 |
2020年 | 320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233篇 |
2017年 | 252篇 |
2016年 | 210篇 |
2015年 | 385篇 |
2014年 | 532篇 |
2013年 | 652篇 |
2012年 | 799篇 |
2011年 | 871篇 |
2010年 | 778篇 |
2009年 | 736篇 |
2008年 | 754篇 |
2007年 | 749篇 |
2006年 | 630篇 |
2005年 | 497篇 |
2004年 | 366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赖淋香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4,(4):54-58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认证经验,其EMC测试项目中的电源端子骚扰电压和30~300 MHz辐射骚扰场强测试项目不容易合格,而且经过整改往往会增加电源成本。以一款单端反激式LED驱动电源为例,首先,介绍了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然后,探讨开关管MOSFET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小容量吸收电容后对驱动电源EMI的影响。通过对比测试结果发现,吸收电容的加入对原测试不合格的LED驱动电源起到了良好的EMI抑制作用,最终使得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为整改工程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74.
分析了文本分类系统的一般模型及现有技术,在应用了核主成分分析的特征降维方法进行处理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中心的径向基( RBF)神经网络文本分类算法,并且引入了聚类算法的核心思想,来改进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分类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 RBF网络与BP网络相比,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收敛速度和准确程度上也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79.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用96at%SnO2/4at%Sb2O3陶瓷靶在玻璃表面制备了锑掺杂氧化锡(ATO)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压强和后退火对薄膜近红外阻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Uv-Vis-NIR透射光谱、霍尔效应测试仪、XRD和SEM等设备对薄膜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沉积的ATO薄膜近红外透光率较高,但在氮气中退火后,不同溅射压强和溅射功率下沉积的ATO薄膜的近红外透光率均显著降低.在氧含量为10%、压强为1.4Pa、溅射功率为200W时,室温下沉积的ATO薄膜在氮气中500℃下退火1h后,550nm处透光率由80.9%升高至85.8%,2 000 nm处透光率由84.6%下降至23.0%. 相似文献
80.
开展了CdTe/ZnS双层钝化碲镉汞长波探测器制备的研究。CdTe钝化膜经退火热处理后,可实现CdTe/MCT界面的互扩散,并改善CdTe钝化膜的质量。通过全湿法腐蚀方法完成了金属化开口,制备了长波碲镉汞600×18@15 μm规格线列和640×512@15 μm规格面阵。线列I-V测试表明:CdTe/ZnS双层钝化膜能有效地减少长波碲镉汞器件的表面漏电流,器件的反向结特性良好。面阵在77K测试:NETD 26.7 mK,有效像元率95.4%,并对室温目标进行了凝视成像。测试过程出现了4%左右由噪声引起的零散盲元,是由芯片面阵局部钝化失效引起的,表明钝化膜沉积工艺及芯片加工工艺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