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6篇
  免费   3755篇
  国内免费   2390篇
电工技术   2729篇
综合类   3512篇
化学工业   4210篇
金属工艺   2028篇
机械仪表   2346篇
建筑科学   2472篇
矿业工程   1514篇
能源动力   804篇
轻工业   3520篇
水利工程   907篇
石油天然气   1166篇
武器工业   469篇
无线电   33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71篇
冶金工业   1238篇
原子能技术   419篇
自动化技术   4511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1271篇
  2021年   1684篇
  2020年   1279篇
  2019年   936篇
  2018年   913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1500篇
  2014年   1889篇
  2013年   2260篇
  2012年   2708篇
  2011年   2856篇
  2010年   2551篇
  2009年   2452篇
  2008年   2353篇
  2007年   2363篇
  2006年   2059篇
  2005年   1663篇
  2004年   1202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746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6年   5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配位沉淀法合成出纳米级Ni(OH)2,并对其进行XRD,TEM,DSC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纳米β-Ni(OH)2为可用作电极材料的β-Ni(OH)2,粒径为30-40nm,且热分解温度比普通球镍低10℃左右,摩尔分解热比普通球镍低4-7kJ,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本文采用挤压浸渗法 ,制得不同稀土含量的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铸造显微组织 ,分析了稀土含量对共晶硅组织形态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基体中的稀土相进行了观察 ,探索了稀土相的分布位置及其形态 ;并对不同稀土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 ,结果表明稀土能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63.
模拟计算表明:采用活性趋于表层的分布,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国产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有效地节省催化剂用量,而对“热点”温度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64.
A rigorous analysis of the 80/20 rule is made using an index for the observed values of the variables. Three important findings are identified. Firs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is provided for Burrell's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mum holdings and average circulation rate. Second, an indexed version of Lotka's law is used to derive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Egghe's finding on the 80/20 rule. Third, through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the Simon-Yule model of Lotka's law, we identify the entry rate of new holding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circulations when the entry rate is a decreasing function to be crucial factors for the pattern of the 80/20-type curve.  相似文献   
65.
服务作业系统设计技术路线及方法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华 《工业工程》2002,5(5):50-52
服务项目实施需要特定的设施和作业系统。阐述了服务作业系统的特征,以工业工程和市场营销等多学科为指导,探讨了该类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理,提出了完整服务作业系统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6.
ZG3Cr13钢经长期时效后组织及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G3Cr13钢在550℃~600℃的工作温度区间经2500h长期时效后的硬度及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时效1000h内,硬度有明显的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组织变化与正常处理后的组织均匀化程度有关,原始组织越均匀组织稳定性和热强性越高。  相似文献   
67.
砂岩储集层微波加热产生微裂缝的机理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微波加热无需介质传热,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惯性小、选择性加热、穿透力强、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已被试验性地应用于石油开采中。但有关微波加热对储集层岩石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限制了该项技术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微波加热前后砂岩岩样微观结构变化、微裂缝产生机理及特征。结果表明,砂岩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缝,且不同岩石的微波加热致裂机理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矿物失水收缩、颗粒粒间开裂和颗粒内部开裂,低渗透致密砂岩刚性颗粒的粒内开裂作用显著。微波加热产生的微裂缝具非定向特征,即使在应力的作用下有一部分裂缝会发生闭合,但仍有大量微裂缝可以起到增加渗透率的作用。井下微波加热的致裂作用有助于改善近井区域渗流能力,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效率。图4参15  相似文献   
68.
燃气加臭设备与臭剂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城市燃气加臭设备的要求和工艺流程,并讨论了臭剂的要求与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69.
MBS树脂改性PVC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类型及用量的MBS树脂对PVC抗冲击性、光学性能、拉伸性能及加工塑化性能的改性效果以及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用量条件下 ,随MBS树脂含量增加 ,MBS/PVC抗冲击性能有所提高 ,光学性能略有下降。此外 ,MBS/PVC制品的拉伸性能和加工性能受MBS树脂类型及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0.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able fluidized bed aerosol genera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aerosol generator consisting of a vibrating system for feeding dust into a fluidized bed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to determine its dus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The dust feed unit can produce 0–40 g min−1 of coal dust and shows constant output up to 3 h operation durations. These correspond to mass concentrations of 0–101 g m−3 of coal particles for an air flowrate of 395 l min−1 through the aerosol generator. The aerosolized coal particles show consta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ith time for up to h of testing under varied operation parameters. The normaliz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remains almost identical for a given feed material for a range of dust loadings. The time required to reach steady state aerosol generation is negligible for the sizes of coal particles us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