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9篇
  免费   1638篇
  国内免费   903篇
电工技术   986篇
综合类   1217篇
化学工业   2923篇
金属工艺   973篇
机械仪表   975篇
建筑科学   1196篇
矿业工程   390篇
能源动力   612篇
轻工业   1183篇
水利工程   295篇
石油天然气   637篇
武器工业   197篇
无线电   27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19篇
冶金工业   1012篇
原子能技术   146篇
自动化技术   342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561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643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093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1118篇
  2009年   1046篇
  2008年   1078篇
  2007年   1007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851篇
  2002年   1098篇
  2001年   882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8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Loca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It is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s of sensor nodes based on incomplete mutual distance measurements. In this paper, to measure the accuracy of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a ranging error model for time of arrival (TOA) estimation is given, and the Cramer—Rao Bound (CRB) for the model is derived. Then a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case where (1) ranging error accumulation exists, and (2) some anchor nodes broadcast inaccurate/wrong location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we first present a ranging error‐tolerable topology reconstruction method without knowledge of anchor node locations. Then we propose a method to detect anchor nodes whose location information is inaccurate/wrong.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lgorithm.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2.
用氧化多孔硅方法制备厚的SiO_2膜及其微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氧化多孔硅的方法来制备厚的 Si O2 成本低 ,省时 .氧化硅膜的厚度 ,表面粗糙度和组分这三个参数 ,对波导器件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原子力显微镜 ( AFM)和俄歇分析得到 :氧化的多孔硅的膜厚已达 2 1 .2μm;表面粗糙度在 1 nm以内 ,Si和 O的组分比为 1∶ 1 .90 6.这些结果表明 ,用氧化多孔硅方法制备的厚 Si O2 膜满足低损耗光波导器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3.
阵列波导光栅复用 /解复用器中波导光栅孔径是器件重要的结构参数 .波导光栅孔径数值有限 ,部分光场将因未被耦合进而损失掉 .同时引起输出波导接收端焦场变形 ,增加了器件串扰 .本文详细分析和计算了由于波导光栅孔径有限引起的光场损耗和信号串扰 ,选择适当孔径参数可使其引入的信号损耗和串扰降到足够低 ,以优化设计器件  相似文献   
104.
平面阵列光学波导模式特性及其光强传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平面阵列波导的模式特性.其导波模式为周期性调幅的平面波(Bloch波).阵列波导输入/输出波导结构是影响其传输特性的重要因素.采用扇形过渡波导结构以提高阵列波导输入/输出端口芯区宽度与波导周期宽度的比值,可降低阵列波导光强的传递损耗.并可改善布里渊区入射/出射波的损耗非均匀性.采用低折射率差的波导芯区/包层结构可降低波导对光波的限制,提高光强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5.
无线系统中的智能天线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智能天线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分别介绍了多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阐明了智能天线的定义、组成.着重介绍了在自适应天线阵通信系统中的时空信号模型、空间信道模型和时空通信理论,比较了智能天线中的智能算法.最后,结合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进展,探讨了实现智能天线的难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6.
聂海  唐先忠  陈祝  吴丽娟 《半导体学报》2008,29(8):1575-1580
在新型空穴传输聚合物聚TPD(PTPD)中掺杂电子传输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Rubrene制成薄膜器件.考察了影响聚合物掺杂小分子薄膜器件发光性能的因素.实验表明,通过在器件中掺杂,可以控制器件所发光的颜色.研究了PTPD掺杂Rubrene分子薄膜的电致发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由实验可知.在光致发光中存在从PTPD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而电致发光则存在从PTPD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Rubrene分子对载流子的俘获.即掺杂器件的发射机制为载流子陷阱和Forster能量转换过程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岳海  欧海文  杨建喜  蒋华 《通信技术》2008,41(6):146-149
文中在TI Davinci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全VoIP视频电话终端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研究SIP通信中存在的注册劫持、服务器伪装、消息篡改等一系列安全威胁,针对SIP的安全问题改进了INVITE消息格式,采用优化算法的DSP加密子系统,并结合PKI、USBkey等技术提出了一套针对VoIP系统安全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基于PKI数字证书、扩展SIP协议格式的实体认证机制和基于PKI的SIP消息体加密机制,并使用了USBkey智能密码钥匙以保证PKI数字证书存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8.
基于LPC2148的SD卡实现嵌入式系统升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嵌入式系统中,为了实现设备终端的内核、文件系统升级和设备功能维护,一般是将目标板连接到主机,通过JTAG口、串口或网口来实现升级.在此,提出一种更为方便的升级方法.即利用LPC2148用户,只需通过SPI方式对发送的SD卡进行底层驱动,运用SD卡文件系统、IAP编程接口方式和程序跣转,即可达到系统升级和维护的目的.不仅与用户交互方便,且可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该方案同样可用于ARM7和ARM9.  相似文献   
109.
微弱信号的提取在信号检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TS201芯片的微弱信号的检测平台设计,利用正弦信号的特性,进行多重自相关运算,有效的提高信噪比,提取淹没于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文中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结构设计和算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检测平台能有效的提取微弱信号。  相似文献   
110.
A novel nanoporous carbon/electrolyte hybrid material is reported for use in actuation. The nanoporous carbon matrix provides a 3D network that combines mechanical strength, light weight, and low cost with an extremely high surface area. In contrast to lower 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the nanoporous carbon matrix can be prepared in the form of macroscopic monolithic samples that can be loaded in compression. The hybrid material is formed by infiltrating the free internal pore volume of the carbon with an electrolyte. Actuation is prompted by polarizing the internal interfaces via an applied electric bia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ain amplitud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mass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reversible volume strain amplitudes up to the exceptionally high value of 6.6%. The mass‐specific strain energy density compares favorably to reported values for piezoceramics and for nanoporous metal actu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