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1篇
  免费   938篇
  国内免费   645篇
电工技术   716篇
综合类   928篇
化学工业   1017篇
金属工艺   608篇
机械仪表   586篇
建筑科学   683篇
矿业工程   260篇
能源动力   222篇
轻工业   700篇
水利工程   276篇
石油天然气   351篇
武器工业   145篇
无线电   9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7篇
冶金工业   362篇
原子能技术   155篇
自动化技术   122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667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针对光照变化引起目标跟踪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联合优化光照补偿和多任务逆向稀疏表示的视觉跟踪方法。首先基于模板与候选目标的平均亮度差异对模板实施光照补偿,并利用候选目标逆向稀疏表示光照补偿后的模板。而后将所得多个关于单模板的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关于多模板的多任务优化问题,并利用交替迭代方法求解此多任务优化问题以获得最优光照补偿系数矩阵以及稀疏编码矩阵。最后利用所得稀疏编码矩阵快速剔除无关候选目标,并采用局部结构化评估方法实现目标精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主流算法相比,剧烈光照变化情况下,所提方法可显著改善目标跟踪精度及稳健性。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缩短专用集成电路和片上系统的功能验证周期,该文提出FPGA硬核处理器系统加速数字电路功能验证的方法。所提方法综合软件仿真功能验证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原型验证的优点,利用集成在片上系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中的硬核处理器系统作为验证激励发生单元和功能验证覆盖率分析单元,解决了验证速度和灵活性不能统一的问题。与软件仿真验证相比,所提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数字电路的功能验证时间;在功能验证效率和验证知识产权可重用方面表现优于现有的FPGA原型验证技术。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一种由齿板-玻璃纤维(TP-GF)混合面板和聚氨酯(PU)泡沫芯材组成的新型TP-GF/PU泡沫夹层梁,结构中金属板通过齿钉压入GF与内部芯材连接,该夹层梁采用真空导入模压工艺制作。通过低速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能量、纤维厚度和泡沫密度下TP-GF/PU泡沫夹层梁的冲击响应和损伤模式,并与普通的夹层梁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双悬臂梁试验研究了混合夹层梁的界面性能,计算了夹层梁的应变能释放率。结果表明:在22 J、33 J、44 J能量冲击下,泡沫芯材密度为150 kg/m3的TP-GF/PU泡沫夹层梁的最大接触力较普通夹层梁分别提高了31.2%、48.6%、33.3%,冲击能量吸收分别增加了17.2%、11.3%、15.5%;随着冲击能量、面板纤维层数及芯材密度的增加,TP-GF/PU泡沫夹层梁最大接触力增大,密度较低的TP-GF/PU泡沫夹层梁损伤形式主要为面板的局部弯曲,而芯材密度较高的TP-GF/PU泡沫夹层梁则以穿透损伤为主;增加泡沫芯材密度和面板纤维厚度能够提高TP-GF/PU泡沫夹层梁的抗冲击性能,随着芯材密度的增大TP-GF/PU泡沫夹层梁的应变能释放率峰值越高,界面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994.
以SiFe合金和沥青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和高温热解法制备了SiFe@C负极复合材料,并对SiFe及一系列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SiFe@C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利用XRD、SEM、TEM、ED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SiFe@C复合材料的物相、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850℃热解温度下制得的SiFe@C负极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376.2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6.35%,经过7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940.33 mAh/g,库仑效率达到98.78%,容量保持率为76.32%,循环性能远高于SiFe和其他热解温度下的SiFe@C复合材料,而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995.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供电电压质量的影响与改善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提出利用短路比和刚性率来评估分布式电源(distri- buted generation,DG)对配网供电电压质量影响的方法,通过仿真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具体分析旋转型分布式电源和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系统供电电压的不同影响,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在同等渗透率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并网节点的电压影响比旋转型更小,向系统提供的短路电流也要远小于旋转型,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更加适合应用于密集负荷、高短路容量的城市配电网。并针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抑制供电电压波动的特点,提出电压控制方法,仿真验证其同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配电网内供电电压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沸腾床加氢工艺,介绍了神华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装置催化剂使用和选择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并对比了U1# 0.9C和U2# 1.1C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中条长比例及外观变化、化学氢耗、生成油密度和脱硫脱氮率关键数据,为沸腾床加氢技术的催化剂选择做出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997.
自主研发的深拖式多道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Kuiyang-ST2000)主要由高声源级、宽频带的等离子体电火花震源和48道(道间距为3.125m)数字零浮力拖缆组成,最大作业深度可达2000m。系统采集作业时将震源及接收缆同时拖曳于近海底(小于100m),缩短与被探测目标的距离,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海水吸收导致的衰减,且能克服海面拖曳勘探方式中多次波、气泡效应、海洋噪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应用Kuiyang-ST2000系统在中国南海E海域进行了首次实际采集试验(工区海底深度约1500m,系统作业深度约1400m),所得海试数据具有较高信噪比,经精细处理后的最终成像剖面具有很高垂向、横向分辨率,验证了Kuiyang-ST2000系统的优越性,且弥补了海上常规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分辨率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8.
李再琴  刘强  单振  裴昆 《橡胶科技》2019,17(6):0348-0352
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加入不同用量炭黑N234,并将白炭黑与炭黑并用,考察炭黑用量和添加白炭黑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N234用量增大,不添加白炭黑的胶料Fmax和门尼粘度增大,门尼焦烧时间呈缩短趋势;密度、硬度和定伸应力提高,拉伸强度和回弹值降低,撕裂强度先提高后降低,耐磨性能提高,生热增大,炭黑用量不宜过大;在填料用量相当的条件下,添加白炭黑的胶料门尼粘度较小,门尼焦烧时间较短,撕裂强度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生热明显降低;随着炭黑用量增大,不添加白炭黑的胶料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总体提高;总体来看,添加45份炭黑N234和10份白炭黑的胎面胶滞后损失和生热较低。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涤纶醇解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电絮凝技术对其进行脱色。将铝电极和铜电极分别作为电絮凝反应系统的阳极和阴极,研究了电絮凝过程中电解电压、电解质质量浓度、初始pH值以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通过对电极和絮凝体进行相关测试,探讨电絮凝技术的脱色机制,并建立了涤纶醇解液脱色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0 V,初始pH值为8,电解质质量浓度为0.80 g/L,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 60 mg/L 的条件下,醇解液的脱色效果较好,电解80 min后脱色率可超过95% 以上;铝电极处理涤纶醇解液的电絮凝过程较吻合动力学二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以金鲳鱼、草鱼(均为白肉鱼)和鲣鱼、鲐鱼(均为红肉鱼)为原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探讨4 种鱼糜不同凝胶阶段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4 种鱼糜凝胶过程的水分状态存在显著影响;金鲳鱼与草鱼及鲣鱼与鲐鱼的鱼糜凝胶各阶段的水分状态变化趋势相似;食盐添加量对同种鱼糜凝胶过程中的水分分布无影响,其主要影响水分的弛豫时间;水分迁移的变化与鱼种肌球蛋白(盐溶性蛋白)种类及其热稳定性有关;4 种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出凝胶温度及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结构的影响,导致不同鱼种鱼糜凝胶质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