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06篇 |
免费 | 3821篇 |
国内免费 | 26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52篇 |
综合类 | 3876篇 |
化学工业 | 4036篇 |
金属工艺 | 2487篇 |
机械仪表 | 2444篇 |
建筑科学 | 2429篇 |
矿业工程 | 1689篇 |
能源动力 | 972篇 |
轻工业 | 4388篇 |
水利工程 | 1161篇 |
石油天然气 | 1316篇 |
武器工业 | 643篇 |
无线电 | 34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69篇 |
冶金工业 | 1413篇 |
原子能技术 | 536篇 |
自动化技术 | 44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5篇 |
2023年 | 611篇 |
2022年 | 1512篇 |
2021年 | 1863篇 |
2020年 | 1306篇 |
2019年 | 874篇 |
2018年 | 983篇 |
2017年 | 1088篇 |
2016年 | 950篇 |
2015年 | 1574篇 |
2014年 | 2013篇 |
2013年 | 2234篇 |
2012年 | 2897篇 |
2011年 | 3049篇 |
2010年 | 2889篇 |
2009年 | 2690篇 |
2008年 | 2689篇 |
2007年 | 2609篇 |
2006年 | 2226篇 |
2005年 | 1720篇 |
2004年 | 1343篇 |
2003年 | 881篇 |
2002年 | 855篇 |
2001年 | 667篇 |
2000年 | 581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以不同窖龄(5年、10年、20年和30年)的中周羌稞养生酒窖泥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窖泥细菌16S rRNA V4~V5区进行测序,分析其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窖泥中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Chao指数)随着窖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不同窖龄窖泥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盐扁菌科(Haloplasmataceae)、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为不同窖龄窖泥的共有细菌;类芽孢杆菌属(Paem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只出现在30年窖龄窖泥中;PCA结果分析表明,相同窖龄窖泥中的细菌具有更高的相似性,说明窖龄是影响窖泥细菌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对现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GB 4789标准体系开展跟踪评价,为完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中西部19个省和直辖市开展研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政府检验机构、企业检验部门和第三方实验室的相关检验人员。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数据录入系统进行数据在线录入和填报,数据采用SPSS 22.0和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 056份,政府和企业的检验人员为调查主体。来自不同机构的调查对象对标准的整体评价均在4分以上(5分为满分),企业检验部门的评分高于政府检验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8%(991/1 056)的调查对象认为现行标准体系可以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工作需求。在标准体系的完善方面,50.7%(535/1 056)的调查对象认为最为需要修订的是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同机构对于需要增加的检验项目建议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4%(976/1 05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增加快速检验方法。结论 GB 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体系使用率高,整体评价好。建议国家管理部门明确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的定位,为其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94.
以红枣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酸奶中乳酸菌活菌数、酸奶酸度、乳清析出率、持水力及感官等指标,研究红枣多糖对乳酸菌发酵酸奶在发酵、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红枣多糖添加量为1.0%时,可促进乳酸菌的生长,红枣多糖酸奶的酸度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最小,持水力高、可达77%,乳清析出率最低,为4.40%;在不同温度贮藏的过程中,红枣多糖酸奶的p H、乳清析出率、持水力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均低于未添加红枣多糖的酸奶。红枣多糖一定程度上可延长酸奶的酸化过程、延长保质期。本实验通过探索红枣多糖对乳酸菌发酵和酸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枣多糖酸奶的制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生物质色素在来源的可持续性方面、在制备过程的环保性方面和所染色纺织品的生态性方面都远优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合成染料。生物质色素是由生物体合成的色素物质,相比较植物和动物中提取色素,微生物色素在工业化应用方面更具潜力。选择几种重要生物质色素,对其微生物合成制备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色素物质生物合成所用前体、介绍了能进行色素合成的微生物种类、阐述了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所用的酶、分析了色素微生物合成的效率和应用现状,并对色素微生物合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997.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簇状多片层载体Al_2O_3,利用浸渍法获得Ti(SO_4)_2/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采用SEM、EDS、XRD、TG-DTG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固体酸Ti(SO_4)_2/Al_2O_3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考察固体酸Ti(SO_4)_2/Al_2O_3对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固体酸Ti(SO_4)_2/Al_2O_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甲醇与油酸摩尔比8∶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40℃、催化剂用量7%(占油酸质量)时,油酸转化率可达93.5%;无水乙醇洗涤可防止催化剂颗粒团聚,经无水乙醇洗涤后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98.
结肠炎是一种具有复发特性的炎症性肠病,近几十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缓解结肠炎。本研究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探究植物乳杆菌120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201)对DSS诱导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201组,对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诱导结肠炎,同时对1201组小鼠每日灌胃0.2 mL的1×109 CFU/mL植物乳杆菌1201,持续12 d。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F-κB、炎症因子(TNF-α、IL-6、IL-22、IFN-γ、IL-17A、TGF-β1)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ludin和Claudin-3)的mRNA表达水平;此外,使用16S rRNA高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采用代谢组学分析肠道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1201通过降低肠道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率,增加乳酸杆菌Bifidobact...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禽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中的氯霉素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禽蛋样品经乙腈提取,经(PSA∶C18=1∶1)净化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禽蛋基质中氯霉素在0.020~2.0μg/kg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0.020μg/kg,定量限0.050μg/kg;在添加浓度水平为0.020、0.10、0.50μg/kg时,回收率范围为80.8%~119.0%,相对标准偏差为4.09%~15.21%(n=6)。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市购禽蛋样品和天然污染鸡蛋样品进行验证测试,方法实用性满足残留测试要求。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有效用于禽蛋中氯霉素药物残留的监控与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为此类事件的处置和判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和从业人员肛拭子以及留样食品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肠毒素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子分型和溯源。结果 从9份病例肛拭子、1份从业人员肛拭子及3份留样食品样品中分离到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人源分离株产A型和E型肠毒素,3株食源分离株产A型、D型和E型肠毒素。13株分离株均对青霉素耐药,PFGE条带相似度为100%,MLST分型均为ST6型。结论 本起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食堂等的宣传教育和管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