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4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2篇 |
综合类 | 161篇 |
化学工业 | 120篇 |
金属工艺 | 104篇 |
机械仪表 | 89篇 |
建筑科学 | 73篇 |
矿业工程 | 63篇 |
能源动力 | 42篇 |
轻工业 | 275篇 |
水利工程 | 77篇 |
石油天然气 | 37篇 |
武器工业 | 20篇 |
无线电 | 18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3篇 |
冶金工业 | 465篇 |
原子能技术 | 23篇 |
自动化技术 | 2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2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对大气层采用球面分层的基础上,利用折射定律,阐述了球面分层大气折射模型的建立过程,得到了光束折射的光路方程.由此得出光束偏移与卫星高度和地面发射角间的关系,给出了光束偏移随卫星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为地-空光通信链路的修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在I-型胶原和bFGF表面改性的p(HEMA-MMA)及未改性的p(HEMA-MMA)材料表面对于角膜基质细胞的膜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将角膜基质细胞接种于改性前后的材料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表面生长的角膜细胞的三维形态和超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宽度更大,高度更低,并且铺展较为完全,与正常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形态相似。膜超微结构参数分析显示在改性后材料表面生长的细胞膜微区的平均粗糙度(Ra)、均方粗糙度(Rq)、平均高度(MeanHt)、中值高度(MedianHt)明显较高于改性前材料表面的细胞。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硅溶胶为磨料颗粒、次氯酸钠(NaClO)为氧化剂制备适用于CZT晶片的化学机械抛光液.采用XPS能谱分析CZT表面元素化学态,研究CZT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抛光液的化学作用机理,使用激光干涉仪、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抛光液中NaClO含量对晶片抛光速率、晶片表面PV值及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溶胶-次氯酸钠抛光液通过与CZT晶体中Te单质或CdTe发生化学反应,生成TeO2.随后在一定压力下,抛光盘与CZT晶片发生相对运动,并在硅溶胶磨料颗粒的辅助作用下去除反应物.当NaClO含量在2%~10%时,随着NaClO含量的增加,晶片表面PV值和粗糙度Ra值先降低后升高,去除速率则随着NaCl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NaClO含量为6%时,PV值和Ra值最低,得到的晶片表面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4.
We report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 based on regioregular poly(3-hexylthiophene)(P3HT) and methanofullerene [6,6]-phenyl 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BM) blend by using dihydroxybenzene as additive in the active layer.The effect of the content of the additives o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is studied.The device with 0.2 wt% dihydroxybenzene additive achieves the b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of 4.58% with Jsc of 12.5 mA/cm2,Voc of 0.65 V,and FF of 66.6% under simulated solar illumination of AM 1.5G(100 mW/cm2),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evice with PCE of 3.39%(35%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evice).The XRD measurement reveals that the addition of additives induce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3HT and establishes good inter-network to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of donor and acceptor,and then helps charge to be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to the electrode to reduce the chance of recombination.All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the dihydroxybenzene is likely to be a promising new type additive that can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相似文献
25.
26.
敖勇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7):87-89
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使得网络通信的重心从园区网转移到数据中心.文中分析了云数据中心需采用新的网络架构——弹性架构,以及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几个关键技术:扁平化、大二层网络,以及虚拟交换网络.同时,对云数据中心的安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27.
28.
提出一种表层电磁谐振器呈螺旋环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波器.与常规的超材料吸波器不同,在材料的种类及厚度都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表面螺旋环的环数或环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就能有效地调节螺旋环超材料的太赫兹响应性能.研究发现,该超材料的响应频率的仿真值与驻波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螺旋环超材料的响应机理可以通过驻波理论解释、其响应频率具有可预计性.为了探究螺旋环超材料的响应机理,还比较研究了闭合圆环及开口圆环超材料吸波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螺旋环、闭合圆环、开口圆环三种超材料吸波器具有部分类似的太赫兹响应性能.但是,与另外两种超材料不同,螺旋环超材料的表层电磁谐振器是半径连续变化的螺旋环、具有更强的耦合作用以及更加简便和灵活的性能调节方式.研究成果对超材料的理论及设计研究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
30.
Wearable smart devices, such as smart watch, wristband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recently. They generally integrate the MEMS-designed inertial sensors, including accelerometer, gyroscope and compass, which provide a convenient and inexpensive way to collect motion data of users. Such rich, continuous motion data provide great potential for remote healthcare and decease diagnosi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lgorithms play the critical role in these approaches, which is to extract the motion signatures and to access different kinds of judgements. This paper reviews key algorithms in these areas.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three kinds of applications: 1) gait analysis; 2) fall detection and 3) sleep monitoring. They are the most popular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inertial data. By categorizing and introducing the key algorithms, this paper tries to build a clear map of how the inertial data are processed; how the inertial signatures are defined, extracted, and utilized in different kinds of applications. This will provide a valuable guidance for users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ologies and to select proper algorithm for specifi c application purpo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