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8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784篇
电工技术   1026篇
综合类   1349篇
化学工业   1475篇
金属工艺   683篇
机械仪表   704篇
建筑科学   697篇
矿业工程   497篇
能源动力   361篇
轻工业   1184篇
水利工程   349篇
石油天然气   374篇
武器工业   239篇
无线电   11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9篇
冶金工业   1573篇
原子能技术   293篇
自动化技术   128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912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883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5篇
  1976年   97篇
  1961年   7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攀枝花白马钒钛磁铁矿选矿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白马铁矿铁、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分析了白马铁现在的选铁流程,指出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白马铁矿需要进行粗粒抛尾,并用ZCLA 选矿机进行了粗粒抛尾试验,可以抛出尾矿产率为20%~40%的合格尾矿,抛尾尾矿TiO2含量仅为1.5%左右,铁钛回收率为89%~94%。进行了“半自磨-ZCLA选矿机抛尾-选铁-强磁选流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粗粒抛尾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有利于后续的选钛作业。  相似文献   
992.
设计了一种基于PLC226CN控制的漏电闭锁装置。开机检测法的使用使该装置可供多回路复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设计的漏电检测电路能够有效地避免高压窜入,滞回特性的引入又保证了漏电检测的灵敏性和抗干扰性;以PLC226CN作为控制核心,保证了该装置能够在工况条件复杂的矿井中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99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框架体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低碳革命”、“页岩气革命”、“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分析、评价、监控一国或某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的课题。文章在梳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理论为基础,以方法和数据为支撑,以应用为导向的,集理论、方法、数据、应用“四位一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框架体系。其中,在理论层面,提出了“以资源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约束,以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理论体系”;在方法层面,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从静态到动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体系”;在数据层面,提出了包含统计年鉴数据、空间遥感数据、实地观测数据和调研数据、高频时间序列数据、仿真模拟数据、文本灰色数据等6个层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多源异构数据体系;在应用方面,提出了基于理论、方法、数据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价、风险预警、政策模拟、决策支持”5个维度的应用研究体系。该研究所提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框架体系”为资源型承载力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和系统的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994.
传递效率是表征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综合传动装置内部复杂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外部工作环境导致其传递效率预测模型建模困难,无法保证传递效率的准确计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综合传动装置直驶模式下多种工况传递效率数据驱动的传递效率预测方法。对75台综合传动装置不同工况下的传递效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统计特征;通过统计特征选择智能优化相关向量机进行传递效率预测建模,进而实现待测综合传动装置在变工况直驶模式下的传递效率预测。结果表明,变工况下测试样本传递效率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控制在0.01和0.02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5.
陶粒内养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开裂试验,研究陶粒内养护对不同强度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混凝土塑性收缩试验、绝热温升试验和内部相对湿度变化,探明陶粒内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使用饱水陶粒替代部分粗骨料,能够减少混凝土材料的早期塑性收缩,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温升,有效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达到显著的内养护效果;饱水陶粒通过减缓早龄期试件内部相对湿度的快速下降,改善了胶凝材料水化环境,有效抑制了胶凝材料水化过程引发的自干燥作用,降低了混凝土材料早期收缩,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C30与C60两个强度混凝土中饱水陶粒替代粗骨料的最佳比例均为20%(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分析了强化和完善设计后续服务质量的必要性,以及影响设计后续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强化设计后续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措施,并提出了设计单位在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同时,要不断强化设计后续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整体设计形象。  相似文献   
997.
聚氨酯泡沫/木质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多元醇、多次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MDI)及木质纤维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木质纤维增强硬泡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了木质纤维的长径比、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系数和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长径比为40:1、添加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分别为4.8、5.6 MPa,与未增强的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2.06、2.20倍。并且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比未增强材料的导热系数更低,为0.017 W/(m.K)。  相似文献   
998.
近些年电网公司对配电网投资持续加大,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配电网项目投资效益评估体系.在此背景下,首先从装备水平、网架结构、供电能力、新增供电量等方面构建了两级配电网项目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别对评估体系中各指标计算权重,以及使用博弈论方法综合二者权重形成各指标最终权重;最后,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  相似文献   
999.
以385/55R22.5规格为例,介绍45~55系列高性能宽基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研制.结构设计:外直径 995 mm,断面宽 382.2 mm,行驶面宽度 302 mm,弧度高 10.8 mm,胎圈着合直径 569.5 mm,断面水平轴位置(H1/H2) 1.05,采用HN809胎面花纹,花纹深度 15 mm,花纹饱和度 78.8%,花纹周节数 60;施工设计:胎体采用0.25+6+12×0.225HT钢丝帘线,1#和2#带束层选用3+8×0.33HT钢丝帘线,3#和0°带束层分别选用5×0.30HI和3×7×0.20钢丝帘线,钢丝圈采用Ф1.65 mm镀青铜回火胎圈钢丝;配方设计:胎侧胶生胶体系采用NR/BR并用,防护体系采用防老剂6PPD/DTPD/RD和微晶蜡并用,胎面胶生胶体系采用全NR,补强体系采用细粒子炭黑/白炭黑和硅烷偶联剂并用.成品轮胎试验结果表明,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耐久性能、高速性能和强度性能符合相关设计和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疏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聚合相转化法制得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复合乳液的结构、乳胶粒形态、膜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链段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乳液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在膜材料表面形成了主要由含氟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界面,FA的引入可使复合乳液胶膜与水的接触角(PUA膜与水的接触角)由65°提高至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