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5篇
  免费   2234篇
  国内免费   1737篇
电工技术   2027篇
综合类   2421篇
化学工业   2190篇
金属工艺   1511篇
机械仪表   1421篇
建筑科学   1624篇
矿业工程   923篇
能源动力   610篇
轻工业   2082篇
水利工程   870篇
石油天然气   631篇
武器工业   308篇
无线电   23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51篇
冶金工业   891篇
原子能技术   335篇
自动化技术   347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730篇
  2021年   862篇
  2020年   631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888篇
  2014年   1163篇
  2013年   1413篇
  2012年   1816篇
  2011年   1854篇
  2010年   1871篇
  2009年   1821篇
  2008年   2004篇
  2007年   1910篇
  2006年   1605篇
  2005年   1343篇
  2004年   1036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528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宁飞  崔志强  王婕  侯清宇  黄贞益 《钢铁》2022,57(10):170-177
 为了分析硅镍合金化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在中温环境下的拉伸变形行为,采用Instron电子拉力试验机对Fe-28.64Mn-8.99Al-1.68Si-1.39Ni-1.0C(Mn29Al9Si2Ni,质量分数/%)低密度钢在23~300 ℃下进行了温拉伸试验,研究了该钢的温拉伸力学行为,并采用SEM、TEM和热力学计算对该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和断裂等几个过程,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随着温度的提高,该钢的强度逐渐降低,塑性(断后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再升高,于200 ℃时出现塑性低谷,此时该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硬化率曲线均具有明显的锯齿状特征,应变硬化率随应变的增加变化不大。而该钢在其他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硬化率曲线没有发现明显的“锯齿状”特征,应变硬化率随应变的增加而平缓下降。试验钢在23~300 ℃下的主要强韧化机制为κ-碳化物强化、应变强化、孪生诱发塑性和动态应变时效强化。较低温度下位错可动性较差对孪生诱发的促进作用、镍元素和硅元素对孪生的抑制作用、较高温度下孪生现象的减弱和温度对动态应变时效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等使得试验钢在23、100和300 ℃时存在明显的孪生诱发塑性,而在200 ℃时存在明显的动态应变时效强化的主要原因。动态应变时效强化是该钢在200 ℃时出现塑性低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摘 要: 通过金属摆锤冲击和显微硬度试验,采用OM、SEM、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700L汽车大梁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粒状贝氏体(GB)组织有所减少,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BF)数量逐渐变多,板条宽度增加,铁素体基体及边界上的白色析出物数量增多;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块状铁素体有所长大,马奥岛组织和残余奥氏体分解现象明显,且出现了数量较少的等轴状铁素体,回火析出物数量增多,回火温度超过600 ℃后粒子出现粗化长大现象。低温冲击功在不同淬火与回火条件下均表现为上下波动的状态,这主要与第二相粒子及基体组织规律性的变化有关;试验钢在经600 ℃回火后具有最佳低温冲击韧性,其主要原因是钢基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具有高密度位错的贝氏体铁素体(BF)与尺寸合适、分布均匀的第二相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120 t BOF-LF-RH-160 mm×160 mm坯CC工艺生产的铝脱氧20钢(/%:0.13~0.23C,0.17~0.37Si,0.35~0.65Mn,≤0.035P,≤0.035S,0.020~0.050Al)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技术,对LF精炼过程中脱氧剂加入时机进行调整,并对精炼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与夹杂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炉出钢后采用铝块脱氧,LF精炼进站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精炼结束前部分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Al2O3·CaO,RH结束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3~4个/mm2,铸坯氧含量(7.48~8.18)×10-6;而转炉出钢后采用硅锰进行脱氧,精炼结束前采用铝线,精炼过程中夹杂物主要为MnO·SiO2,CaO含量小于5%,精炼结束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RH真空处理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小于1.5个/mm2,铸坯氧含量(4.94~5.53)×10-6。因此,针对采用“BOF-LFRH-CC”工艺流程生产的含铝钢,提出精炼结束前将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同时运用RH真空高效去除夹杂物,以提高钢水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94.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淬火温度改变铸造Fe—B—Ti合金的组织,探讨了铸造Fe—B—Ti合金不同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较低时,硼化物变化较小,网状分布趋势明显;淬火温度较高时,硼化物断网和团聚化趋势明显加快。淬火温度1050℃时,硼化物网状特征消失,基本上都变成了团块状、颗粒状和杆棒状分布。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和韧性增加,超过1000℃,硬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淬火温度1050℃时,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5.
齿轮精锻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空心直齿圆柱齿轮的精锻成形过程进行三维刚塑性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得出了直齿圆柱齿轮精锻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和变形力学特征 ,揭示了直齿圆柱齿轮精锻过程的变形机理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6.
97.
罗雄彪  万英 《无损检测》2005,27(12):617-620,642
超声检测中,特定的缺陷回波信号一般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可利用自适应噪声抵消来增强缺陷回波信号。针对最小均方(LMS)算法自适应噪声抵消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将该算法应用于超声缺陷信号的仿真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缺陷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且具有较高的缺陷定位精度和纵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98.
为了满足耐海水腐蚀、高导热率和承压能力要求,冷却器盖均采用硅黄铜制造。某厂在冷却器盖的生产过程中,铸件废品率高达60%,主要问题是铸件在水压测试中出现渗漏。分析了冷却器盖铸件的渗漏缺陷。结果表明:硅的加入量和浇注温度偏高,硅熔化不完全是导致此类铸件产生渗漏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后,冷却器盖铸件的成品率大幅提高,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催化光度返滴定微量锰的原理,拟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锰的新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1×10-7~1×10-5mol·L-1,具有较高的灵教度和准确度.用于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锰(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
脱氢芳樟醇合成柠檬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柠檬醛是合成紫罗兰酮类香料以及合成维生素A,E等医药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在选择聚钒有机硅氧烷为主催化剂,并在一定的助催化剂作用下,以石蜡油为有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对脱氢芳樟醇合成柠檬醛的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过真空蒸馏后得到产物,并通过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催化剂原料配比为二苯基二氯硅烷:正钒酸钠为3:1;适宜的经剂焙烧温度为100℃,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4小时。通过实验我们初步得到了使产品的产率为80%,纯度为90%的工艺条件。并对该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作了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