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36篇 |
免费 | 1583篇 |
国内免费 | 104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53篇 |
综合类 | 1526篇 |
化学工业 | 1857篇 |
金属工艺 | 845篇 |
机械仪表 | 1040篇 |
建筑科学 | 927篇 |
矿业工程 | 425篇 |
能源动力 | 362篇 |
轻工业 | 1500篇 |
水利工程 | 501篇 |
石油天然气 | 495篇 |
武器工业 | 239篇 |
无线电 | 127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40篇 |
冶金工业 | 548篇 |
原子能技术 | 261篇 |
自动化技术 | 19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529篇 |
2021年 | 662篇 |
2020年 | 481篇 |
2019年 | 315篇 |
2018年 | 315篇 |
2017年 | 435篇 |
2016年 | 373篇 |
2015年 | 600篇 |
2014年 | 731篇 |
2013年 | 877篇 |
2012年 | 1072篇 |
2011年 | 1199篇 |
2010年 | 1138篇 |
2009年 | 1143篇 |
2008年 | 1093篇 |
2007年 | 1212篇 |
2006年 | 982篇 |
2005年 | 743篇 |
2004年 | 558篇 |
2003年 | 349篇 |
2002年 | 299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根据重庆市渝中区电网下地规划、实施案例,从而总结分析研究主城区电网下地的方案比选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及其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2.
传感检测和数据处理技术在木板裁截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木料的配料加工工序中,裁截板材是首要环节。板材上有疤节缺陷,还有不同等级的面料质量,运用传感检测技术构建测量机构,对板材进行长度检测和质量辨识,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为出材率的优化计算及工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3.
54.
针对复杂海面背景下红外图像舰船目标由于灰度不均匀、海杂波干扰大等因素造成的自动检测虚警率高、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显著区域提取和目标精确分割相结合的红外舰船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图论的视觉显著性(Graph-based Visual Saliency ,GBVS)模型计算待检测图像的显著图,使得目标区域信息增强;其次,结合舰船目标先验信息(长短轴、面积等),利用多级阈值划分算法提取关注的显著区域,并确定原图中候选目标区域;最后,利用空间约束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对候选区域进行分割,结合目标先验知识对分割区域筛选并输出目标位置。所提方法在公开数据集IRShips上与相关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直接进行全图目标搜索的方法,所提方法不仅准确率高、执行速度快,且检测目标的位置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55.
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具有优异的性能,但在译码时需根据具体的信道模型修正对应的译码算法。本文分析了QC-LDPC码在空间光通信中的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接收机下的译码方法及译码性能,提出了在APD接收机信道下计算译码初始化所需的对数似然比(LLR)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APD接收机信道下的译码进行修正后,基本上不增加额外复杂度情况下,QC-LDPC码在精确的韦伯-高斯(Webb-Gaussian)模型下译码性能优于近似的非对称高斯模型;在信道比较理想的条件下,误码率(BER)为10-6时,韦伯-高斯模型与非对称高斯模型译码性能相比有1dB以上的净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56.
57.
58.
基于目标RCS特性的有源对消隐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源对消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在传统隐身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受保护目标被雷达发现的概率。基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介绍了有源对消隐身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幅值和相位误差对隐身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对消波(场)的辐射特性,并对实现有源对消隐身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有源对消隐身技术理论上可行,工程难度较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