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86篇 |
金属工艺 | 19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13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5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3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原子能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柱状节理岩体复杂的各向异性对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提出了挑战,准确掌握其各向异性力学参数对降低工程风险十分重要。基于Cosserat理论和Goodman当量叠加原理,首先建立了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柱状节理岩体二维本构模型。通过引入应力集中系数,将本构关系扩展至三维空间。针对白鹤滩水电站柱状节理岩体,采用3种模型分别计算了工程常数取值,并分析了3种模型计算结果与工程经验取值差异,比较了3种模型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经验公式估算结果及现场原位承压板试验结果相近,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柱状节理岩体模型的弹性参数变化曲线分别反映出各模型正交各向异性、准横观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82.
283.
为改善半桥-全桥混合型子模块数量较少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洗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运行性能,推进其在直流配电网等中低压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全电平逼近调制策略(full level modulation, FLM)。所提FLM利用全桥子模块(full bridge submodule, FBSM)的全电平输出能力,控制桥臂中某一FBSM运行于“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模式”,将所得全电平PWM波与原阶梯波叠加以进一步逼近正弦调制波。子模块工作模式由电容电压排序结果确定,相单元中任意时刻均有两个FBSM运行于“PWM模式”,输出互补的全电平PWM波。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结果和物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FLM调制策略下,交流侧电压电流质量远高于传统最近电平逼近调制策略,运行损耗、控制复杂度及循环电流均优于传统载波移相脉冲宽度调制,满足中低压领域的调制要求。 相似文献
284.
对催化体系进行全局结构优化,搜寻基态结构对预测催化剂结构、分析反应物的吸附特性、研究多相催化反应机理、构建实际反应路径等方面至关重要。遗传算法通过交叉、变异和选择等操作,模拟了自然淘汰进化过程,来搜索势能面上的基态结构。作为一种无偏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不依赖于输入结构,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对遗传算法在催化体系的全局结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遗传算法在实空间上进行全局结构优化的基本程序框架以及近年来结合并行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的改进框架,并讨论了它们在团簇优化、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优化问题上的相关应用,为遗传算法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85.
286.
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问题,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机工程学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医疗床。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驱动与停止功能、姿势变化功能、人机操作界面、辅助生理功能,并设计相应机构。基于Pro/E软件设计医疗床的三维模型,采用Matlab进行理论计算,利用Adams软件对主要机构进行仿真和运动学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智能医疗床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医疗床方案可行,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变形角度达到设计要求,参数设计合理,满足人体工程学。 相似文献
287.
孟祥承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6,16(5):388-392
本文主要对高能物理实验中产生噪声本底的各种根源进行了分析,从各个方面如何抑制和降低本底也作了初步的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288.
The level of mycotoxin fumonisins in corn-based food and feed collected from Linxian County, a high-risk area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has been analyz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coupled with evaporative laser scattering detector (HPLC-ELSD). A total of 104 corn kernel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local households, granaries, wholesale markets (central markets), and retail markets (stores and supermarkets). Fumonisin B1 (FB1) was detected in the samples from households, granaries, central markets, and stores,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61.5%, 50%, 33.3%, and 17%, respectively. No fumonisin was detected in samples from the supermarket. The highest FB1 levels (0.30–3.20 μg/g; mean, 1.42 μg/g) were found in samples from the granary, followed by household (0.25–1.80 μg/g; mean, 0.73 μg/g), central market (0.25–1.10 μg/g; mean, 0.51 μg/g), and store (0.22–0.34 μg/g; mean, 0.28 μg/g). Among the 80 corn kerne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ocal households, 18 of 24 (75.0%) moldy samples contained high levels of FB1 (0.28–3.30 μg/g; mean, 1.58 μg/g), and 20 of 56 (35.7%) apparently healthy samples contained low levels of FB1 (0.21–0.82 μg/g; mean, 0.46 μg/g). As the central marke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e of corn-based food and feed in China, a total of 115 corn-based food and fe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ocal central market. The highest FB1 levels (0.30–3.13 μg/g; mean, 1.50 μg/g) were found in feed, followed by unprocessed food (0.31–0.63 μg/g; mean, 0.47 μg/g) and processed food (0.21–0.28 μg/g; mean, 0.25 μg/g). The positive incidence of FB1 in feed, unprocessed, and processed food were 53.6%, 33.3% and 17.9%,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rn-based food and feed from Linxian County contained low level of FB1 (<2 μg/g) in general, bu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ontrol the fumonisin contamination in corn kernels stored in granaries and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289.
目前,人工骨由于力学性能不佳在应用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如何在保证人工骨具有压电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力学性能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以钛酸钡-羟基磷灰石(BT-HA)复合材料为基体,质量分数为5%的碳纤维(Cf)作为增强体,利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Cf/BT-HA复合材料,目的是在保证电学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T-HA复合材料中加入Cf后,电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样品具有较好的铁电性,压电常数d33为37 pC/N,居里温度为170 ℃,高于人工骨的使用温度。抗弯强度达到121.7 MPa,硬度达到3.56 GPa,均增大到未加Cf样品的3倍,断裂韧性增加了1倍,达到1.21 MPa·m1/2。Cf/BT-HA复合材料没有细胞毒性且骨诱导性良好,有望应用于骨替代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