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2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587篇
电工技术   75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904篇
化学工业   2270篇
金属工艺   1162篇
机械仪表   1006篇
建筑科学   1036篇
矿业工程   348篇
能源动力   389篇
轻工业   803篇
水利工程   278篇
石油天然气   1004篇
武器工业   122篇
无线电   14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9篇
冶金工业   861篇
原子能技术   167篇
自动化技术   162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852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809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470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Gu  Min  Gu  Yanhui  Luo  Weilan  Xu  Guandong  Yang  Zhenglu  Zhou  Junsheng  Qu  Weiguang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s》2021,33(11):6009-6025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 Semantic understanding is an essential research issue for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content computing,...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汽车车载CAN总线节点网络控制功能,通过对大众PASSAT1.8车身CAN总线系统的数据测试得该系统网络控制是以控制数据帧和状态数据帧的传输实现;选用通用CAN总线接口卡,上位机采用LabVIEW编程,设计虚拟左前门控单元节点模型样机;经实验表明,基于PC平台的虚拟车身CAN总线节点可替代实体车身CAN总线节点来实现原车网络控制功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并可为车载CAN总线系统网络设计、测试与教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3.
针对倒车过程中视野受限而无法有效观察车后部障碍物危险的问题,设计的一种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可视化车辆倒行危险状况报警系统;设计通过压电式超声波发生系统发送超声波信号,传感器接收到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电信号并送入处理器,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速度从而得出雷达探头到车后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车内的TFT彩色液晶屏显示出实测距离,同时根据距离的远近发出节奏不同的报警声音;通过实验测试,系统在常温状态下,测量误差小于0.05m.  相似文献   
24.
论述了在STM32系列的MCU上移植TCP/IP协议栈LwIP,并利用新型以太网控制器ENC424J600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功能。该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是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换成通用串行接口输出。ENC424J600是Microchip新推出的一款以太网控制器,其速度优于ENC28J60,同时为用户提供两种接口模式。本文介绍了其基于SPI接口模式下的实现过程,详细描述了该网卡驱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一种串口/以太网嵌入式网关的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串口可靠通信的实现方法,并在开源操作系统RT-Thread和微处理器S3C2440开发板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网关实际应用于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实验表明该网关能实现可靠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26.
为改善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特性,减小温度影响,通过对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温度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以微处理器(STC89C52RC)为核心的基于AT切晶体谐振器的温度补偿技术,并介绍了系统结构、补偿原理及硬件电路,给出了补偿结果。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28.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 In this work, we used hydride-dehydride Ti (HDH-Ti) powders (with the oxygen levels of 0.17 and 0.51 wt pct,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microstructural...  相似文献   
29.
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合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状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但就目前酶生产效率来看,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对酶的合成调节机制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纤维素酶的生物合成受诱导和阻遏双重控制,酶的生产既有赖于低廉的保持一定浓度诱导物的存在,又必须清除分解代谢产物对酶合成的阻遏,其中的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阐明。真菌纤维素酶的分泌也是相当复杂的,在酶的分泌过程中,酶会发生例如糖基化等一系列变化。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使其进一步规范化,是研究纤维素酶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随着现代生物学朝着分子水平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的许多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纤维素酶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真菌纤维素酶合成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推动应用工作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In this paper, a cooperative control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is investigated for heterogeneous dynamical systems that may be of arbitrary relative degree or nonminimum-phase or both. To achieve consensus or cooperative stability, a negative value of input-feedforward passivity index is used to accommodate and analyze such system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index value is also used as the impact coefficient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heterogeneous dynamics of these systems on their networked operations. Physical-system-level designs are explicitly carried out to make individual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which are either feedback linearizable or nonminimum phase of certain form) become passivity-short and to embed one pure integrator into their input–output dynamics. The network-level distributed control can simply be chosen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the heterogeneous dynamics but with only information of an upper bound on their impact coefficients. It is shown, using the impact equivalence principle, that these controls separately designed but implemented together always ensure either local or global consensus and that a global non-trivial consensus emerges if and only if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has at least one globally reachable node or is varying but cumulatively connected.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of fully modularized designs unravels complexity of analyzing and designing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enables their plug-and-play into networked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