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65篇
  免费   12237篇
  国内免费   8270篇
电工技术   933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1941篇
化学工业   16224篇
金属工艺   6861篇
机械仪表   7373篇
建筑科学   9095篇
矿业工程   3502篇
能源动力   2903篇
轻工业   13959篇
水利工程   3201篇
石油天然气   3857篇
武器工业   1357篇
无线电   122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77篇
冶金工业   3968篇
原子能技术   1692篇
自动化技术   16818篇
  2024年   511篇
  2023年   1836篇
  2022年   4169篇
  2021年   5280篇
  2020年   3931篇
  2019年   2922篇
  2018年   3072篇
  2017年   3352篇
  2016年   3149篇
  2015年   4815篇
  2014年   6411篇
  2013年   7538篇
  2012年   9068篇
  2011年   9710篇
  2010年   8964篇
  2009年   8730篇
  2008年   8797篇
  2007年   8455篇
  2006年   7588篇
  2005年   6126篇
  2004年   4481篇
  2003年   3255篇
  2002年   3181篇
  2001年   2736篇
  2000年   2208篇
  1999年   1256篇
  1998年   682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0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5篇
  195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anoscale colloidal silica showed high reactivity toward curing epoxy resins to form epoxy–silica nanocomposit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Adding a certain amount (5000 ppm) of magnesium chloride lowered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from 71 to 46 kJ/mol. Less and more magnesium chloride both exhibited counter action on lower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uring reaction. Tin chloride dihydrate and zinc acetylacetonate hydrate were also added into the curing compositions, however, showing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curing reaction. Through this curing reaction, epoxy–silica nanocomposites containing high silica contents up to 70 wt % were obtained. Therefore, this reaction provided a novel and convenient route in preparation of epoxy–silica nanocomposit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5: 1237–1245, 2005  相似文献   
992.
点击劫持通过欺骗用户点击经过伪装的界面元素达到攻击目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智能手机的屏幕特征、手势识别、HTML5支持度高等特性成为点击劫持新的利用点。深入分析并实验验证智能手机脆弱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点击劫持在智能手机上的潜在攻击方案。进而设计并实现一套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该方案从静态页面和动态行为两个角度提取攻击特征,并进行基于规则的量化评估与组合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传统页面特征检测方案的漏报和误报情况。  相似文献   
993.
大数据流式计算:关键技术及系统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数据计算主要有批量计算和流式计算两种形态,目前,关于大数据批量计算系统的研究和讨论相对充分,而如何构建低延迟、高吞吐且持续可靠运行的大数据流式计算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且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总结了典型应用领域中流式大数据所呈现出的实时性、易失性、突发性、无序性、无限性等特征,给出了理想的大数据流式计算系统在系统结构、数据传输、应用接口、高可用技术等方面应该具有的关键技术特征,论述并对比了已有的大数据流式计算系统的典型实例,最后阐述了大数据流式计算系统在可伸缩性、系统容错、状态一致性、负载均衡、数据吞吐量等方面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点和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提出在PSO更新过程中加入两类基于正态分布投点的变异操作。一类变异用来增强局部搜索能力,另一类变异用来提高发现全局最优点的能力,避免所有粒子陷入到一个局部最优点的邻域内。数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有显著提高,并且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95.
陆佃杰  郑向伟  张桂娟  洪爵  刘弘 《软件学报》2014,25(10):2421-2431
时延作为无线网络的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对网络信息分发、路由协议设计、节点部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无线网络不同,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资源具有动态变化性,该特性会对网络时延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动态频谱环境下的大规模认知无线电网络进行时延分析,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课题。为此,首先对动态频谱环境进行建模,将认知用户的频谱接入过程建模为一个连续时间的马尔可夫链,并建立认知用户的生存函数来量化授权用户活动以及信道数量对频谱环境的影响;其次,将上述模型与首次通过渗流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了大规模认知无线电网络时延的伸缩规律,并获取了更为精确的时延与距离比的上限值。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动态频谱环境与密度一样会对时延产生极大影响。研究结论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模糊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对不确定性数据集的实时模糊变化趋势研究存在的不足, 规范了直觉模糊时间序列的定义, 提出了基于直觉模糊线性方程组的直觉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所提出的算法将模型的求解转化为一系列带有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 准确地反映了序列数据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模糊关联规律, 简化了预测模型的复杂度, 提高了时间序列预测的精度, 扩展了直觉模糊时间序列预测理论的应用范围. 最后,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合同网协议协商机制缺乏问题求解质量与效率分析的情况,设定假设条件,构建马尔可夫链模型,得出了利用目前已有的合同类型无法保证全局收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邻域合同系的概念,通过分析控制方式对收敛性的影响,得出了集中式控制可以保证全局收敛以及分布式控制以概率保证全局收敛的结论,并设计了概率的计算方法.采用Doebin理论,对应用变邻域合同系的收敛速率进行分析,得出了集中式控制收敛速率与分布式控制收敛速率的上下界估计.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应急救援车辆调度优化问题的特征和需求,以可变双向距离、道路风险和成本最小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应急救援车辆调度优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提出了基于混沌扰动的改进蚁群系统优化算法.该算法可对信息素进行全局更新混沌扰动,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适应性、求解效率和求解质量.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能较好地满足应急救援车辆调度的优化需求.  相似文献   
999.
与传统加热过程比较,微波辅助有机合成的优势在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改变化学选择性。研究者们将这种常规加热无法重现的现象称为非热效应,但关于非热效应的存在性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微波促进合成反应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总结了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和化工分离过程的应用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微波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波效应的实例分析以及理论观点,同时,对微波在工业化过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朱国进  郑宁 《计算机工程》2014,(12):126-131
网络中的很多程序资源在知识概念上有内在的联系,却没有超链接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将网络程序资源中的算法知识名称获取出来,组织成一个算法知识专家库文件,用于识别程序设计资源所含的知识点,即可将程序设计资源按知识点相互联系。为了自动获取程序资源中的算法知识名称,提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算法知识名称发现方法。通过发现含有算法知识名称语句的字符串模式,从程序资源中提取可能含算法知识名称的字符串,从中找出最有可能出现在算法知识名称中的分词,并根据这些分词获取算法知识名称。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人工整理出的算法知识名称集合相比,该方法新增了11.2%的算法知识点和13.6%的算法知识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