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1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371篇
电工技术   519篇
综合类   549篇
化学工业   977篇
金属工艺   357篇
机械仪表   489篇
建筑科学   412篇
矿业工程   242篇
能源动力   197篇
轻工业   534篇
水利工程   171篇
石油天然气   281篇
武器工业   97篇
无线电   5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0篇
冶金工业   300篇
原子能技术   128篇
自动化技术   80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group compositions, carbon isotopes and biomarker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in the Shiguhao area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crude oil.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in the Shiguhao area belongs to the medium oil with high viscosity, high wax content, low sulfur content and low freezing point, and it displays the group composition of high saturated hydrocarbons/aromatics.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biomarkers of crude oil indicated that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was coal-derived oil and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arbon isotopes and GC-MS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indicated that, the crude oil displayed a good affinity with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rocks in the Shanxi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rocks in the Shanxi Formation were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and this provided valuable direction for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相似文献   
82.
文章介绍了SDZ3000数控测井软件作业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过程和操作方法,介绍了设计中控制参数、曲线参数的自动生成方法和曲线零长的自动计算方法,说明了将测井作业划分为作业库和仪器库进行两级管理的优点和在临时改变仪器串组合和配接扩充项目方面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3.
城市不透水面的扩张对地表径流量有显著影响。以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的6个中心城区为例,运用线性光谱分解技术和L-THIA模型,模拟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4种日降雨量情景和枯、丰水年情境下,不同年份由于不透水面的扩张所引起的日径流量和年径流量变化。结果表明:日径流量在小雨情境下所受不透水面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雨量增加,影响显著减小;年径流量在枯水年受不透水面扩张的影响大于丰水年。运用L-THIA模型模拟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快捷,模拟结果可为城市的排涝减灾、规划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川西低渗气藏单井地应力计算方法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是一个低孔低渗的裂缝性砂岩气田,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需经压裂后才能投产,压裂后气井增加的产能与压裂的效果密切相关。提前认识储层当前地应力的特征,有助于压裂设计时确定裂缝产状、缝长、缝宽等参数,减少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的盲目性,降低中、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风险。通过大量测井资料的计算,确定了新场气田储层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综合采用微地震测量、岩石声发射资料、古地磁等岩心测试资料和水力压裂等多种方法进行交互验证,各种方法求得的地应力特征十分相近,说明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储集层地应力原理简单,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的地应力特征,是一种低风险研究计算储层地应力特征的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低渗透油气田的井网部署和储层的单井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85.
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在测试泥页岩孔径分布中的对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泥页岩比表面大,孔隙小,结构复杂,易吸水膨胀,一般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孔径分布情况。对泥页岩孔径分布的研究在石油钻井,完井,储层描述,泥页岩盖层封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分别使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对同一泥页岩进行孔径分析。氮气吸附法中使用BJH 原理分析泥页岩的中孔径,使用DA原理分析泥页岩的微孔径;压汞法中使用Wasburn公式分析泥页岩整体孔隙,对两种方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氮气吸附法在泥页岩微孔和中孔分析方面有优势,能分别对泥页岩的微孔和中孔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压汞法受泥页岩孔径分布不均一性影响相对较小,能弥补氮气吸附法在大孔分析方面的不足。把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得的孔径分布结果结合使用,可以得到泥页岩从微孔到大孔的孔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6.
先用酯交换甲酯化法制备了蓖麻油酸甲酯,再与环氧乙烷(EO)反应合成了不同平均EO数的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CA-MEE),分析了EO数分布,测定了物化性能。结果表明,EO对酯基的选择性高于对仲羟基的选择性;CA-MEE的浊点为37.7~66.2℃,γcmc为36.52~37.38 mN/m,cmc为(1.73~3.94)×10-5 mol/L,润湿力为183~457 s,对大豆油的乳化能力为17.2~25.9 min,而对石蜡的乳化能力稳定在7.8~9.8 min。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对比可知,平均EO数为10的CA-MEE的γcmc大于OMS-10,而cmc则低于OMS- 10;CA-MEE的润湿力比COMEE-8和OMS的弱,但乳化力却优于COMEE-8和OMS。  相似文献   
87.
新场气田致密低渗透气藏重复压裂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由于储层致密、渗流条件差,单井自然产能低,所以多数气井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投产,但由于受储层致密和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压裂增产有效期较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气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的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储层评估、重复压裂潜力井优选、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研究、优化重复压裂施工及配套工艺和压后评估的气井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对具有潜力的压裂失效气井采取重复压裂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气井重复压裂技术的形成和推广,将有效提高川西地区各气藏的开发水平,同时也为类似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8.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流动单元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以塔河油田为例,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探索性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提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结合储层发育特征,初步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89.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化学组成、稳定碳氢同位素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80~0.94,表现为湿气特征;δ13C1δ13C2值分别为-36.2‰~-31.7‰和-27.8‰~-23.3‰,δDCH4值为-199‰~-172‰,烷烃气碳、氢同位素总体呈现正序特征,属于有机成因气。天然气成因鉴别和气-源对比表明,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主体属于煤成气,来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烃源岩,但泊尔江海子断裂南北两侧天然气的来源存在差异性,南侧十里加汗区带天然气来自原地的太原组-山西组高成熟烃源岩;而北侧什股壕区带天然气则主要由断裂以南十里加汗等地区运移而来,且后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发生逸散。  相似文献   
90.
基于SIMULINK的气垫船三轴燃气轮机的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气垫船用三轴燃气轮机为仿真对象,建立高低压轴及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微分方程。采用以非稳态工况为小偏差线性化起点的方法进行微分方程的求解,每一步都是以前一步达到的非稳态工况为起始零点,不断变换所有微分方程中的偏微分系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SIMULINK建模仿真,分析了在气垫船行使过程中,当变距螺旋桨螺距角变化时高低压轴和动力输出轴转速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