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75篇
  免费   12047篇
  国内免费   8580篇
电工技术   8971篇
综合类   10853篇
化学工业   11632篇
金属工艺   6969篇
机械仪表   7426篇
建筑科学   8280篇
矿业工程   3858篇
能源动力   2608篇
轻工业   10761篇
水利工程   3347篇
石油天然气   2983篇
武器工业   1418篇
无线电   109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36篇
冶金工业   3594篇
原子能技术   1845篇
自动化技术   15323篇
  2024年   486篇
  2023年   1486篇
  2022年   3895篇
  2021年   4971篇
  2020年   3545篇
  2019年   2503篇
  2018年   2638篇
  2017年   2940篇
  2016年   2597篇
  2015年   4320篇
  2014年   5434篇
  2013年   6693篇
  2012年   8413篇
  2011年   8287篇
  2010年   8161篇
  2009年   7868篇
  2008年   8305篇
  2007年   8349篇
  2006年   7164篇
  2005年   5999篇
  2004年   4241篇
  2003年   2679篇
  2002年   2515篇
  2001年   2243篇
  2000年   1753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59年   21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朱悚之 《金属学报》2019,24(6):693-698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患者收住后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将8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人FIB,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用血量、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输注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患者PT>18 s(r=0.623,P=0.024)、APTT>60 s(r=0.722,P=0.018)、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5 s(r=0.719,P=0.033)与ISS评分呈正相关。碱缺失(base deficit,BD)≥6(OR=3.678,95%CI=1.065~9.417)、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OR=5.299,95%CI=1.122~8.711)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OR=0.982,95%CI=0.971~0.996)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人FIB可有效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缩短ICU时间,创伤性凝血病与创伤严重程度、合并休克、低体温和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以二茂铁甲醛和对甲苯磺酰基异氰(TOSMIC)为原料,经过Van Leusen反应,一步合成目标化合物5-二茂铁基噁唑,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影响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物料比n(TOSMIC)∶n(二茂铁甲醛)为1.1∶1、反应溶剂为甲醇、K_2CO_3用量即n(K_2CO_3)∶n(二茂铁甲醛)为2.0∶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达到74.7%。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简单、收率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朱永康 《橡胶科技》2018,16(5):42-42
正据研究与市场(ResearchMarket)公司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印度、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汽车制造业前景良好将带动丁腈橡胶(NBR)市场发展,到2025年世界快速硫化NBR市值将达到5.81亿美元。该报告指出,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国汽车消  相似文献   
34.
某污水处理厂改良型氧化沟工艺采用内置缺氧段的工艺来去除TN,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在好氧末端设置挡墙控制混合液回流量,形成明显缺氧环境.经实际运行表明,此次工程改造应用有效提升了工艺的脱氮效果,为今后同类的工艺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5.
针对目前蒸汽吞吐产量预测模型假设条件简单、普适性差等问题,一般采用测试法和类比法综合确定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由于目前海上油田通常只开展常规测试,无法直接获得热采开发初期产量。笔者提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确定新方法,建立蒸汽吞吐相对于常规开发的初期产量倍数预测模型,通过蒸汽吞吐产量倍数,将常规测试确定的产量转化为蒸汽吞吐产量。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主要受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注入强度、蒸汽干度等因素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与油藏地质参数及注入参数之间的非线性预测模型,该模型经实际生产数据验证,预测误差小于5%,可靠性高,能够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朱家蓉  刘蓉 《水电站设计》2006,22(3):65-66,107
通过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工作的管理成效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四个关键问题,即只有科学的生产管理才能有效组织生产关系;强化生产管理旨在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生产管理降低消耗、减少成本支出;加强生产管理旨在降低企业在发展与运行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7.
离心泵并联运行工况点的数值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言禾  王涛  刘菡  朱满林 《西北水电》2006,(2):43-44,67
建立了求解多台不同型号离心泵并联运行工况点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用数值计算中的“二分法”求解该模型的方法,并附有用Exce l计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38.
为使异构分层无线网络能服务更多的移动用户,提出了一种基于逗留时间的动态流量均衡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用户移动模型计算其在小区内的逗留时间,然后基于小区呼叫到达率和重叠覆盖小区的流量状态来确定一个周期内呼叫转移的数量,最后依据逗留时间门限值将重负载小区中满足条件的呼叫转移到轻负载的重叠覆盖小区中.为降低切换呼叫掉线率,还对异构网间的呼叫切换策略做了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等性能指标上比传统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运动会新闻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运动会比赛期间随时需要方便、快捷、高效地更新大量新闻的需求 ,研制和开发一套运动会新闻发布系统。利用微软最新推出的asp .net动态网页开发工具 ,采用web分布式三层设计模型设计实现了一套操作简单、功能完善、具有通用性的运动会新闻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40.
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探索及实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我国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需求的现状分析,剖析了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法规、标准体系和信息共享技术,并提出通过水文水资源信息1∶100万空间化、标准化改造、元数据创建发布搭建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交互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的空间化集成和信息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