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76篇
  免费   7382篇
  国内免费   4215篇
电工技术   544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034篇
化学工业   9608篇
金属工艺   3785篇
机械仪表   4512篇
建筑科学   5344篇
矿业工程   2064篇
能源动力   1756篇
轻工业   6566篇
水利工程   1773篇
石油天然气   2504篇
武器工业   811篇
无线电   74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12篇
冶金工业   2506篇
原子能技术   1024篇
自动化技术   10025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208篇
  2022年   2549篇
  2021年   3347篇
  2020年   2506篇
  2019年   1872篇
  2018年   2113篇
  2017年   2353篇
  2016年   2052篇
  2015年   3062篇
  2014年   4023篇
  2013年   4634篇
  2012年   5433篇
  2011年   5545篇
  2010年   5225篇
  2009年   4789篇
  2008年   4685篇
  2007年   4482篇
  2006年   3839篇
  2005年   3140篇
  2004年   2250篇
  2003年   1575篇
  2002年   1465篇
  2001年   1177篇
  2000年   1069篇
  1999年   775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机载雷达级联降维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的级联降维空时自适应算法,即,先对全空时两维接收数据进行预滤波处理,将杂波局域化,降低杂波自由度;然后对预处理输出的信号的相关矩阵进行子阵划分,求解低维权向量,进一步降低运算量和采样要求。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和杂波抑制能力,并且对于阵元随机幅相误差和杂波起伏具有很好的容差能力。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982.
杨杰 《电脑与信息技术》2015,23(2):26-28,65
从均匀传输线的概念出发,利用等效电路法,建立了长距离均匀传输线数学模型。在均匀传输线终端开路的状态下,解算出均匀传输线数学模型的正弦稳态解。利用开源工程软件Scilab求解微分方程,计算均匀传输线的始端电压、电流及其他电参数,验证了该数学模型在工程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3.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的重点实验课程,是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对抽象的网络协议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我们利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和网络协议编辑软件,仿真了TCP/IP的各层协议.文章重点介绍ICMP协议重定向原理和实验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84.
针对传统运维案例在经验共享和处置效率方面的不足及运维领域同类事件重复发生概率高、处置差异大的情况,提出一种案例分析金字塔模型,使用基于向量化解析和知识分层提取的素材库构建方法,实现由生产运维操作标准库、生产运行异常事件库到案例素材库再到案例教学库的自动生成转变,并以金字塔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改进的趋势预测分析方法、案例推理"5R"模型和"4S"案例教学模式完善预警预测、辅助决策、案例教学相关应用,建立主动运维案例体系。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整个体系的推行,改变了企业信息系统运维被动应付的局面,同类事件占比逐年降低,事件响应时间和处置时间明显缩短,运维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85.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准确控制反应釜内温度是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优质、稳定和节能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一种反应釜内温度模糊控制器,研究模糊控制器输入和输出变量的确定、精确量的模糊化、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输出量的模糊判决和基于规则修改的模糊控制方法.以STM32F103RB单片机为核心搭建硬件平台,采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l8B20实现多点温度采集,并实现了基于单片机的反应釜温度智能控制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986.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手段,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运而生.介绍了不同用途的多媒体课件类型和一般制作方法,对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堂教学类PPT课件展开详尽探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了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应遵循的原则、课件制作技巧以及在艺术处理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课件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为了解决现有图像区域复制篡改检测算法只能识别图像中成对的相似区域而不能准确定位篡改区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图像双重压缩偏移量估计的篡改区域自动检测定位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提取图像的特征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并采用最近邻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初步匹配,接下来结合特征点的色调饱和度(HSI)彩色特征进行优化匹配,消除彩色信息不一致引发的误匹配;然后利用随机样本一致性(RANSAC)算法对匹配对之间的仿射变换参数进行估计并消除错配,通过构建区域相关图确定完整的复制粘贴区域;最后根据对复制粘贴区域分别估计的JPEG双重压缩偏移量区分复制区域和篡改区域。结果 与经典SIFT和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的检测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实现较高检测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检测虚警率。当第2次JPEG压缩的质量因子大于第1次时,篡改区域的检出率可以达到96%以上。 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定位JPEG图像的区域复制篡改区域,并且对复制区域的几何变换以及常见的后处理操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88.
在爬管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中,设计了一种应用关节式机器人运动原理的爬管机器人.为提高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提出以关节翻转力矩和手爪夹持力来评判运动姿态的稳定性,以躯干质心位移和速度的变化规律来评判运动轨迹的稳定性.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在一个运动周期内,各关节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手爪与管道之间的接触力,以及躯干质心的位移、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爬管机器人的关节翻转力矩和手爪夹持力能满足运动姿态稳定性的要求,且能够以约1.11 m/min的速度沿着垂直管道平稳地爬行,不偏离爬行方向,保证了机器人运动轨迹的稳定性.仿真结果为下一步研制关节式爬管机器人的物理样机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其它类型的爬管机器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9.
为了满足民用飞机在飞行试验中高速摄像机对时间同步的需求,基于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了具有精确输出IRIG-B(AC)码的时间同步器,用于机载高速摄像机的精确时间同步。以FPGA为核心,使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实现了IRIG-B(AC)码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该同步器时间同步精度满足要求,可以实现对高速摄像机进行时间同步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0.
The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a linear system with an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 is investigated. A new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that fully us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wer bound of the time‐varying delay is constructed to derive new stability criteria.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can lead to less conservative results than some existing ones. Based on the proposed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two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developed using two different methods to estimate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s derivative.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at the two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complementary and yield a larger maximum upper bound of the time‐varying delay than some existing result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