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85篇
  免费   3920篇
  国内免费   2030篇
电工技术   2718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3259篇
化学工业   8535篇
金属工艺   3134篇
机械仪表   3182篇
建筑科学   3775篇
矿业工程   1756篇
能源动力   1669篇
轻工业   2934篇
水利工程   864篇
石油天然气   3677篇
武器工业   372篇
无线电   55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96篇
冶金工业   2683篇
原子能技术   656篇
自动化技术   6270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893篇
  2023年   973篇
  2022年   1410篇
  2021年   2059篇
  2020年   1748篇
  2019年   1588篇
  2018年   1520篇
  2017年   1642篇
  2016年   1514篇
  2015年   1897篇
  2014年   2400篇
  2013年   2828篇
  2012年   2922篇
  2011年   3214篇
  2010年   2903篇
  2009年   2614篇
  2008年   2585篇
  2007年   2566篇
  2006年   2562篇
  2005年   2234篇
  2004年   1634篇
  2003年   1738篇
  2002年   1996篇
  2001年   1631篇
  2000年   1298篇
  1999年   1356篇
  1998年   1010篇
  1997年   832篇
  1996年   889篇
  1995年   657篇
  1994年   507篇
  1993年   388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NaNbO3, KNbO3, and K x Na(1− x )NbO3 powder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phase of the products was identified to be orthorhombic structure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 and the XR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x value of the K x Na(1− x )NbO3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K+ to Na+ in alkaline solution. The morphology and the micro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tio of K+ to Na+ in the solution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and the size of products. Na0.5K0.5NbO3 with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composition could be synthesiz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K+ to Na+ was between 4:1 and 6:1 in the solution. A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K x Na(1− x )NbO3 crystal was also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972.
为了进一步了解Ti3SiC2/nSiC复合材料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其高温力学性能,本文以热等静压原位合成技术制备的Ti3SiC2/4SiC复相陶瓷为试验材料,对其高温拉伸和高温弯曲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3SiC2/4SiC复相陶瓷的高温抗拉强度比室温抗拉强度高;Ti3SiC2/4SiC复相陶瓷的高温抗弯强度在900℃出现一极大值,1000℃后具有好的高温塑性。  相似文献   
973.
用聚丙二醇(PPG400,PPG1000)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制备了聚氨酯(PU)预聚体,然后通过与环氧树脂(EP)的加成反应和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将聚氨酯引入环氧固化物网络,并研究了两种聚醚型聚氨酯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结果发现,聚氨酯的引入不但起到了增韧的作用,而且使体系的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随聚氨酯用量增大,PU/EP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过多的聚氨酯用量导致其不能接人环氧固化物网络;分子链较短的PPG400型聚氨酯的改性效果优于PPG1000,PU与EP的质量之比的最佳值为15%~20%;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的引入能够使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增长并交联成网状,但并不能进一步提高PU/EP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974.
贮灰场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浸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窑灰场粉煤灰中七种微量重金属元素Cu、Mn、Cd、Ni、Zn、Cr、B进行了室内浸泡试验研究,得出不同pH值的浸泡液、不同的浸出时间与微量元素浸出浓度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微量元素Cu、Mn、Cd、Ni、Zn随pH值的增大,析出浓度减少,而Cr恰好相反,B的溶出与pH值的关系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增加,B元素浓度呈上升趋势,Zn、Cr、Ni元素浓度由高到低,Cu、Mn开始时浸出浓度增加至最大值后降低,再缓慢增加,Cd开始时,浸出浓度增加而后减少;粉煤灰中微量重金属元素溶出率很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75.
现代陶艺以一种装饰形式正逐步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废渣制作和设计的陶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景和意义,并为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6.
邹东利  郭亚昆  路学成 《陶瓷》2007,(10):11-15
综述了纳米陶瓷和纳米复相陶瓷的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纳米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其热喷涂纳米陶瓷涂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纳米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为纳米陶瓷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7.
制备了酚醛泡沫和聚氨酯泡沫,并研究了酚醛硬泡与聚氨酯硬泡的热稳定性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和聚氨酯泡沫比较,酚醛泡沫的热失重小,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总量低。因此酚醛泡沫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明显优于聚氨酯泡沫。  相似文献   
978.
用自制的绢云母质无机紫外屏蔽剂改性聚丙烯(PP),对光老化后的PP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绢云母质无机紫外屏蔽剂可以显著改善PP复合材料的耐光老化性,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最佳添加量是20%。  相似文献   
979.
PBT/PA610共混合金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环氧树脂(EP)、(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G)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了PBT/PA610/EP、PBT/PA610/EP/SEBS、PBT/PA610/EP/EMG3种合金,研究了这3种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BT/PA610/EP的质量比为70/30/3时,合金的冲击强度比不加EP时提高了37.3%,比纯PBT提高了91.2%;而且在PBT/PA610/EP的质量比为70/30/3时,随着SEBS-g-MAH和EMG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80.
张颖  郭硙  刘文星 《广东化工》2007,34(11):69-72
概述了关于近些年环氧树脂以及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简单地介绍了以无机刚性填料(颗粒)增韧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情况,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以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性树脂增韧改性环氧胶粘剂的一些重要研究情况及相关的增韧机理,指出了国内外之间环氧胶粘剂发展的差距,同时提出了环氧胶粘剂将来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