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5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热连轧机支承辊抗剥落研究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热连轧机支承辊辊身端部剥落问题,在深入分析剥落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辊间接触压力以均匀分布为目的的支承辊辊型设计.模拟计算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述的辊型优化设计技术可使辊间接触压力均匀分布,降低辊身端部压力峰值,消除端部剥落现象.该方法不仅为轧机支承辊辊型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且优化辊型也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南通体育场采用可开闭式屋盖系统,由固定屋盖和活动屋盖组成.结合开闭顶屋面施工工艺的自重轻、特殊防水功能和采光体育声学要求,介绍了固定屋盖台车轨道防水设计、活动屋盖中间开闭接缝处防水设计以及铝镁锰金属屋面施工技术.并详细阐述了膜结构屋面的施工工艺流程、膜面铺设、安装反绳网和周边固定的施工技术,研究"分重点、分区域、分时段"的施工协调措施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3.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成拱机理及除拱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斌  夏洪春  孟祥斌 《煤炭学报》2016,41(7):1617-1623
通过现场实测对同煤集团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中放煤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顶煤在放出过程中易形成阻塞放煤的成拱现象,研究了顶煤成拱机理,提出了"面接触块体拱"模型,得到了拱的轴线形式为抛物线,给出了影响放煤效率的高跨比参数,并对高跨比参数中的角度和摩擦因数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煤岩压缩强度与煤块尺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顶煤注水软化,开发新型放煤支架及强扰动装置,优化放煤工艺等开采措施,顶煤采出率提高了6.92%。  相似文献   
144.
大同矿区同忻煤矿8105工作面5105沿空巷超前支护段矿压显现明显,来压强度大,巷道变形与单体支柱折损严重,严重影响了回采巷道的正常使用。在分析工作面沿空巷强矿压显现特征的基础上,得到了巷道强矿压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双向应力转移以降低端头三角区集中应力的方法。研究表明:工作面端头双向支承压力将形成端部三角区高应力集中,对工作面沿空巷超前支护段的强矿压显现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改变形式的三参数威布尔函数对双向支承压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工作面端头三角区高应力大小及区域分布特征;提出了双向应力转移的方法,降低了沿空巷超前支护段围岩应力。现场实践中,通过对工作面5105沿空巷及顶回风巷顶板采取水压致裂技术后,工作面5105巷超前支护段强矿压显现得到明显改善,巷道变形量明显降低,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45.
为制备耐高温熔喷过滤材料以应对高温工业粉尘的污染问题,研究了聚乙烯三氟氯乙烯(ECTFE)的热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形貌,并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成功制备得到ECTFE熔喷非织造材料,对ECTFE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结构与高温处理下的过滤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CTFE熔喷非织造材料纤维网中的纤维呈现随机交错、缠绕排列,其纤维直径分布在4~12μm,平均直径约为7.12μm,其孔径主要分布在45~55μm;当将ECTFE熔喷非织造材料从150℃预加热到210℃并用于过滤后,其对PM10的过滤效率均保持在99.96%,而对PM2.5和PM5的过滤效率随着ECTFE熔喷非织造材料预加热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但仍能够保持在55.16%以上。  相似文献   
146.
综述了国外空间系统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研究的成果,并结合国外发展情况对我国空间COPV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7.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剧增.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中可以确保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完整且不被篡改.诸如ECDSA等数字签名算法为安全电子商务提供了关键技术.ECDSA设计架构通常采用不同的多标量乘算法和单标量乘算法分别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导致计算复杂度提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ECDSA的...  相似文献   
148.
以钛酸丁酯(TBT)为钛源、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 X-10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反相微乳液水热法制备锐钛矿TiO2微球,并研究了反应体系中水含量对生成的锐钛矿TiO2微球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PL)对锐钛矿TiO2微球的结构、形貌和物相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钛酸丁酯/水(TBT/H2O)摩尔比,锐钛矿TiO2微球形貌由无规则形态向规则形貌转变,颗粒尺寸也随之变均匀。同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和形貌的变化对其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当TBT/H2O摩尔比为1:25时,微球尺寸均匀,催化活性最好,优于商业化P25。  相似文献   
149.
针对驻极体填充乳聚酸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存在纺丝不稳定和驻极体易团聚等缺点,特别纺丝不稳定性大大影响了聚乳酸熔喷材料的过滤效率、可驻极性和电荷贮存的稳定性。本文在在制备驻极体填充PLA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熔喷用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用DSC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驻极体含量的PLA复合材料的可纺性。结果表明:少量驻极体的添加有利于PLA材料的结晶。利用熔融结晶峰、过冷度和结晶温度区间表征可纺性,研究表明纯的聚乳酸和含5%驻极体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50.
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放开采方法是我国特厚煤层矿区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智能化综放开采是未来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安全、高效、智能这一主题,综合考虑特厚煤层顶煤体和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以掌握特厚顶煤冒放理论,实现综放工作面放煤智能化,降低含矸率、提高顶煤采出率为主导,提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构想。针对综放开采存在的煤矸智能识别、智能放煤控制、“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等主要难题,凝练出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大尺度顶煤体破碎与冒放机理,特厚煤层智能化采放协调控制机理与方法,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群组放煤过程控制原理三大科学问题。攻克特厚煤层群组协同智能放煤工艺决策技术,特厚煤层顶煤厚度与放煤量实时监测技术,冲击振动和高光谱融合的煤矸识别技术,多模式融合的智能化放煤装备及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控制技术五项关键技术。突破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瓶颈,研发煤矸识别装置、开发智能放煤控制系统及软件,解决采放协调、煤矸识别、群组放煤等难题,创建年产1 500万t智能化综放开采示范工程。最终实现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为我国特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