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2篇
电工技术   55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14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41.
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运行过程中,烟气中的硫酸氢铵(ABS)易造成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冷端灰垢板结,增加了吹扫清灰难度。为此,实验制备ABS预混灰样压片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设计新型检测方法比较样品抗压强度的变化,探索ABS对灰垢机械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1)ABS预混灰样在147~220℃加热板结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团聚和化学反应,抗压强度最大提高了约95.50%,其中物理团聚起主导作用,影响程度约占88%~89%,化学反应的影响约占10%~12%;2)ABS板结灰样在220~300℃加热下,气化析出率最高达到96.43%,灰样由板结状态转为疏松,抗压强度由空白样品的195.50%降低到110.17%。证明通过高温加热降低堵塞物中ABS含量是可行的,为改进吹扫清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42.
何川  孔淼  刘彬 《兵工自动化》2016,35(10):91-93
为提高传火药柱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在结合某传火药柱压制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台用于传火药柱的自动化装压药设备。该设备采用全气动执行机构,并由PLC对压药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控制,实现了压药过程的全面可控。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生产的药柱质量精度达到(87±1) mg,高度精度达到(3.92±0.02) mm,高于对设备的要求,且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43.
以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论述石子地面的三种做法(石子甬路、石子散水、石子海墁),对石子地面做法以及工丈尺销算则例进行分析,并计算讨论了白灰、黄土与石子的用量铺墁关系。梳理石子地面历代审美规律,结合清代档案与遗存、遗址勘察,对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审美旨趣转向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44.
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烟气中的NH3与SO3在特定温度下生成液态硫酸氢铵(ABS),易在0~40%低负荷造成脱硝催化剂ABS失活和加剧空气预热器冷端换热元件ABS灰垢堵塞。碱粉喷射脱除SO3是控制ABS的重要方法,但现有的格栅式多喷嘴装置存在喷射不均、SO3脱除效率低等问题。研发了立式气固流态化混合分配装置,改善了烟道截面的粉体喷射均匀性。中试试验结果显示:SCR脱硝系统上游烟气中的SO3脱除效率达到55.6%,催化剂ABS结露温度降低8.6℃,最低连续喷氨运行温度降低11.9℃,可拓展催化剂安全运行温度下限,并减轻对机组调峰负荷下限的制约;空气预热器上游SO3脱除效率达到84.3%,ABS沉积影响系数降低86.9%,可延缓空气预热器冷端的ABS灰垢堵塞;烟囱SO3排放浓度约为2.5~3.4 mg/m3,可消除蓝色烟羽。  相似文献   
545.
垂直矩形窄缝内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速摄像等方法研究了有压模化介质在单一垂直矩形窄缝流道内的气泡形态和传热情况 ,发现窄缝流动沸腾换热强化的原因在于流道尺寸较小 ,气泡的形状发生变化 ,增加了界面体积浓度 ,并强化了对加热面附近的扰动 ,使换热有所强化。通过与实际测量的壁温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用于计算大流道和池过冷沸腾换热的 Rohsenow关系式预测窄流道内高热流密度下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的误差不大 ,但对于较低热流密度下的过冷流动沸腾时误差较大 ;通过最小二乘法对 Rohsenow关系式进行修正后 ,误差低于± 2 5 %。  相似文献   
546.
从营造工艺的视角对明清北方官式建筑传统油作工具进行分类,结合油作工艺操作现场调研、工匠访谈、历史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地仗工艺、油饰工艺、贴金工艺操作程序下工具的形制与使用特点,并讨论了传统油作工具的现代变革对操作工艺产生的影响,亦对工匠、工艺与工具在社会发展下的现实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