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拉伸试验机、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研究了添加微量铈对T8和T6时效态2195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铈能使热处理态2195铝锂合金的组织及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微量铈一方面能使合金的主要强化相T1相和θ′相增多,且更均匀细小地弥散分布;另一方面能有效细化晶粒、净化晶界和抑制再结晶,使合金的组织分层更加薄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合金的断裂行为,减少沿晶断裂倾向。  相似文献   
42.
采用室温拉伸和Kahn撕裂测试方法,对一种加入不同含Ce量的新型Al-Cu-Li合金在T6态和T8态峰时效时的力学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同时辅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断口形貌和晶界析出相相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所有状态样品的断口扫描照片和晶界析出相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T8态的强度值和UIE值(unit initiation energy)总体高于T6态,中等含Ce量的合金在T8态具有最高的强韧性配合。断口分析中发现:具有韧窝环绕金属间化合物特征的区域所占面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与UIE值变化规律一致;晶界分析表明:无析出带宽度的大小、晶界析出相的数密度和有效尺寸的变化决定了样品在不同Ce含量和热处理状态下的断裂阻力和裂纹扩展方式。  相似文献   
43.
非水介质中纳米金刚石的改性、分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纳米金刚石在非水介质中应用的前提是其在介质中的良好分散与稳定.鉴于此,综述了非水介质中纳米金刚石改性与分散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44.
喷嘴形状对Al2O3-3TiO2粒子扁平化及其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prayWatch在线监测系统测量了F6大气等离子喷枪在不同喷嘴条件下产生的等离子射流中Al2O3-3TiO2粒子的温度和速度。利用201不锈钢和Q235钢作为基体,分别用来收集粒子和制备涂层。分析了不同喷嘴对飞行粒子温度和速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扁平粒子的铺展程度和涂层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和磨损失重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量位置,圆柱形喷嘴喷出粒子的速度比Laval喷嘴条件下的高出一倍,但是温度比Laval喷嘴条件下略低。圆柱形喷嘴获得的扁平粒子比Laval喷嘴获得的扁平粒子铺展程度要大;圆柱形喷嘴获得的涂层的孔隙率及磨损失重量比Laval喷嘴制备的小,其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均高于Laval喷嘴制备的涂层。  相似文献   
45.
激光粒度法测试结果与库尔特法、沉降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库尔特颗粒粒度计数仪、岛津离心粒度分析仪对玻璃微珠、聚苯乙烯微球、钨粉、氧化铝微粉、二氧化硅微粉等6种不同类型的粉末进行了测试,并对几种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激光法测试的结果重复性较好;对于粒径范围窄的球形粉体,几种仪器测得的中位径具有可比性,粒度分布曲线也相似;对于粒径范围较宽的球形粉体和不规则形状粉体,测得的中位径和粒度分布曲线一般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6.
通过改变氧化铍基体的预处理方法,研究了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金刚石薄膜与氧化铍基体的结合情况,及其对导热性能的影响.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薄膜的剥落程度和其表面形貌,利用激光热物性测试仪测量基体和金刚石膜/氧化铍复合体的热扩散系数,并计算其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水磨砂纸研磨和氢氟酸处理均能有效提高金刚石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情况;氢氟酸处理时间10min时可得到致密连续、表面均匀的金刚石薄膜,此时复合体的热导率较原来的氧化铍基体可提高31.4%.  相似文献   
47.
稀土-硼共渗预处理对YG6表面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YG6(WC-wt.6%.Co)硬质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常规固态渗硼和固态稀土(CeO2)共渗处理,再以甲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合金基体表面沉积金刚石膜,通过调控灯丝功率和进气总流量制备微米晶或纳米晶金刚石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洛氏硬度计对渗硼基体和金刚石膜进行检测分析,研究YG6硬质合金基体稀土硼共渗与常规固态渗硼处理对微米晶金刚石膜与纳米晶金刚石膜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和附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态渗硼处理相比,稀土(CeO2)硼共渗样品表面残留物较少,沉积的金刚石膜样品表面粗糙度低,在1 000 N载荷下薄膜无剥落现象,表现出较好的附着性能;纳米晶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低于微米晶金刚石膜,但其附着性能明显优于微米晶金刚石膜。  相似文献   
48.
甲烷浓度对金刚石薄膜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在硬质合金YG6基体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研究了不同的甲烷浓度对金刚石织构变化趋势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金刚石膜的表面形貌、织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体温度为760℃,沉积气压为4×103Pa,甲烷浓度从1%到5%,都形成了(110)织构。但是,当甲烷浓度为3.3%时,有(100)织构。  相似文献   
49.
脱钴预处理对金刚石/硬质合金附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不同的两步处理方式浸蚀YG3和YG6低钴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随后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洛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先采用Murakami剂30min腐蚀碳化钨相,再用3H2SO4 7H2O230s混合酸去除钴相,样品金刚石薄膜形核密度高,结晶质量较好,金刚石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结合良好。同一处理工艺,YG6系列样品处理效果更好。基体钴含量的降低对改善硬质合金与金刚石涂层间的附着性能有利。  相似文献   
50.
硬质合金基体腐蚀工艺对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浸蚀YG6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随后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洛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一步或两步浸蚀法都能抑制沉积过程中基体表面钴的不利影响.采用两步法,即Murakami剂30 min腐蚀碳化钨相,再用H2SO4:H2O2=3:7(体积比)混合酸腐蚀30 s去除钴相,基体表面粗糙,金刚石薄膜形核密度高,结晶质量较好,金刚石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