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50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Cr对低碳Si-Mn系TRI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Formastor-F型膨胀仪测定了含Cr和不含Cr两种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指出了Cr对连续退火工艺的潜在影响;然后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两种钢的薄板试样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实验,并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了力学性能;最后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考察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含Cr的TRIP钢的组织比较细小,铁素体晶粒近似等轴分布;两种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相近,但含Cr钢的残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较高。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含Cr钢在热轧阶段较易生成细小的组织,而在热处理阶段则抑制贝氏体的生成,最终获得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2.
刘玠  李麟  刘仁东 《上海金属》2006,28(5):7-10
阐述了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特性及其在先进汽车用钢中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了鞍山钢铁公司和上海大学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下成功进行了不同等级相变塑性钢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海涛  唐荻  刘强  刘仁东  严玲 《钢铁》2007,42(8):60-63,82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 ℃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呈降低趋势.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粗大块状和细小粒状的形态存在.粗大块状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薄膜状次之,细小粒状最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足,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偏高造成碳含量的不足,都会导致TRIP钢综合成形性能的降低.此外,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过长,渗碳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8MnB5热成形钢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 分别在650~950℃温度区间内, 以0.01、0.1、1和10 s-1的应变速率对其进行等温单向拉伸测试, 并得到相应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 38MnB5热成形钢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逐渐增加时, 热变形时发生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效果并不显著, 而当温度逐渐升高时, 二者作用逐渐加强.考虑了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的综合复杂影响, 建立38MnB5热成形钢高温下的本构方程.此本构方程通过对流变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得到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相关的材料参数多项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 通过本构方程所获得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层错能估算和相图计算的方法,通过增C降Mn的成分优选,设计了Fe-18Mn-0.528Si-0.6C(质量分数,%)实验钢,研究表明,该钢种在室温拉伸变形时会发生γ→ε相变.借助OM,XRD和TEM对热轧实验钢板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前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100℃开轧,850℃终轧后空冷的热轧钢板由于孪晶诱发塑性(TWIP)+相变诱发塑性(TRIP,γ→ε)双重效应的作用,实现了抗拉强度超过1 GPa,延伸率大于60%的优良性能,达到了第三代汽车用钢的要求;淬火ε马氏体和应力诱发ε马氏体的存在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1 780 mm热连轧机热轧和1 700 mm酸洗机组酸洗,试制了含铌和不含铌两种成分的钢板。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投射电镜、拉伸试验机和扩孔试验机研究了添加铌对热轧酸洗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成分试制钢板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其抗拉强度均高于46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34%。与不含铌钢板相比,加铌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扩孔率明显提高,但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网格应变法相比传统手工网格应变法,具有测量时间短、精度高,覆盖面积广等优点,在汽车用钢冲压成形领域被广泛应用。利用数字化网格应变法对汽车用钢H220YD冲压门外板汽车零部件过程进行了分析,测量了成形极限值、最大厚度减薄率等数据,掌握了冲压成形的风险区域。同时,分析与探讨冲压风险区域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并给出模具调整意见,最终使得风险区域消除。事实证明,数字化网格应变法可以对汽车用钢冲压成形过程进行精确分析,从而有效提高汽车用钢冲压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8.
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BSD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EBSD技术分别对钢板的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n值和r值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岛的双相组织,该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达到了DP600级别双相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热成形B柱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应对越发严峻侧碰法规的有效手段,随着热成形技术的发展,不等温热成形工艺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侧碰过程中不等温热成形工艺生产的B柱与传统热成形工艺生产的B柱对车身结构的影响略有不同。利用鞍钢生产的22MnB5材料,对三种不等温热成形工艺处理的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导入整车模型进行运算,最后对B柱上段加速度、B柱的侵入量和B柱的吸能情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QP980先进汽车高强钢的复杂变形行为,采用Z100双向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十字形拉伸试样设计,在标准试样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仿真模拟对中心变形区域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试样的有效性。研究了金属薄板双向拉伸试验的屈服轨迹的计算方法,对QP980先进汽车高强钢分别采用力值比、应变速率比和位移速率比3种控制方式进行双向拉伸试验,加载比例分别为4∶0、4∶1、4∶2、4∶3、4∶4、3∶4、2∶4、1∶4和0∶4,根据塑性功相等原则计算获得了不同加载路径下QP980高强钢的屈服轨迹,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应变速率比控制和力值比控制的屈服轨迹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