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低碳Mn-Cr冷轧热镀锌双相钢为对象,研究了两相区不同加热温度下钢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岛组成,马氏体岛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马氏体岛中有微孪晶存在,且在靠近马氏体岛相界的铁素体中存在非连续的(Fe,Cr,Mn)xCy析出物。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钢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明显升高,抗拉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32.
水管单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搞好工程管理,水库强化工程管理的主要经验是:工程设备逐渐多样化、面对工程弊端有好的解决办法、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在达到以上要求的前提下,有精密的检测过程,保养维护,并拥有丰富的活动与措施,例如:达到标准提升等级、争夺示范工程、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等,这样做有很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水管单位在进行工程管理的同时兼顾了施工,注重修改,忽略保养。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3.
结合工业试制实际情况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模拟了不同冷速下冷轧双相钢的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采用力学性能测试与电镜观察,研究了珠光体量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工业试制的双相钢产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珠光体量减少,当冷却速度达到16 ℃/s,可以完全避开珠光体转变区间.随着珠光体量的增加,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增大,而抗拉强度、n值(加工硬化值)与烘烤硬化值减小.当珠光体量超过5%时,双相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屈服平台.工业试制钢的珠光体含量约为3%,其力学性能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董毅  韩斌  时晓光  徐鑫  刘仁东 《钢铁》2011,46(10):66-69,74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3种冷却工艺对传统成分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冷却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当终轧后采用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屈强比最低,伸长率和n值最大,晶粒尺寸较大,但强度相对最小;当终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晶粒...  相似文献   
36.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连续退火温度下Ti-IF钢微观取向的演变规律,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退火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较低时(780℃)织构分布相对随机,随退火温度升高,ND∥〈111〉织构比例增加,在860℃退火时得到的r值最高,同时ND∥〈111〉织构比例最高,但当退火温度继续升...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08AlPL热轧板轧制的工艺与性能,试验证明,08AlPL热轧板是抗拉强度≥390MPa的,具有优良成形性的汽车用钢,在233K(-40℃)条件下应用,不会因含磷而引起脆断,而且耐疲劳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8.
以实际科研项目为基础,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条件,在预先设定某些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其它工艺参数,实现780 MPa冷轧TRIP钢的研究开发.试验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确定了Fe-C-Si-Mn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在此基础上,对优化试样的微观组织,特别是残余奥氏体的微区分布规律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39.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780 MPa冷轧TRIP钢,试验确定了Fe-C-Si-Mn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在此基础上,对优化试样的微观组织,特别是残余奥氏体的微区分布规律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