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鞍钢含铌汽车板和高强船板钢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鞍钢含铌汽车板和高强船板钢品种系列及其生产工艺、产品实物质量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2.
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试制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试制了600MPa级低成本C-Mn系冷轧双相钢,比较了热轧态普通组织和退火后双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双相组织的强化机理,讨论了热轧卷取温度对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并且优化了连续退火工艺参数.采用X衍射和电子背散射EBSD观察了试制双相钢组织的宏观与微观取向.  相似文献   
83.
自1997年日本开展超级钢研究以来,对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究是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1].实现大生产的晶粒细化工艺是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项目的关键.本工作介绍了普通C-Mn钢通过钢质纯净化、低温轧制、低温卷取实现晶粒细化,从而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84.
采用光纤激光焊接设备对1800 MPa级热成形钢与CR340LA低合金高强钢进行对接激光拼焊,研究了不同激光焊接功率和焊接速度下焊接接头的组织演变规律及热冲压成形性能,并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焊接工艺下激光拼焊原板综合力学性能相差较小,由焊接接头造成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的损失均在母材的28.3%和9.1%以内。激光焊接后焊缝区均为粗大、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两侧热影响区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马氏体,接头未出现明显的软化区。激光拼焊原板拉伸试样均断裂于CR340LA母材区,距离焊缝12 mm左右,且存在焊缝隆起现象。选取焊接功率和焊接速率分别为4000 W和0.18 m·s?1的焊接试样在高温下进行热冲压成形检测,未出现焊缝开裂,热成形后拼焊板具有良好性能,满足汽车激光拼焊板使用要求,拉伸结果表明,试样断裂位置与未热冲压成形前一致,均位于CR340LA母材区,拉伸过程中,焊缝向高强度母材侧偏移,在弱强度母材侧产生应力集中并缩颈断裂。   相似文献   
85.
采用单脉冲、多脉冲电阻点焊工艺对主要成分为0. 28%C、2. 0%Mn、0. 97%Si和0. 93%Al(质量分数)、1. 5 mm厚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 980钢板进行了焊接。研究了第二脉冲电流对点焊接头显微组织、硬度和拉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种工艺点焊的接头熔核的显微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施加5和6 k A第二脉冲电流可以消除接头熔核的中心缩孔,而施加6和7 kA第二脉冲电流可使熔核局部重熔,并使先前形成的熔核回火,导致熔核平均硬度降低14~25 HV0. 3;施加较大的第二脉冲电流(7 kA)还使点焊接头热影响区的宽度增加,并提高点焊接头的拉剪强度。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高强度低合金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研究现状,残余奥氏体形态、尺寸和体积分数对钢强塑性的影响以及为改善钢的热镀锌性能所进行的以铝代硅的成功开发;以热力学、动力学为工具进行的TRIP钢的成分设计以及相变塑性钢高速冲击拉伸性能的特点;800~1200MPa级微合金TRIP钢的研发和激光焊接试验以及具有优良焊接性能和热镀锌性能的新型相变塑性钢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87.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和冶炼、热轧及冷轧工艺的控制,研制出铌钛微合金化高屈服强度IF钢。测定了该钢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极限图(FLD),分析了不同轧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研制开发出的铌钛微合金化IF钢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优良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88.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工业试制的冷轧DP600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冷轧DP600双相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DP600双相钢在连续退火初期,主要发生铁素体的再结晶、珠光体的溶解和奥氏体的形成;冷轧压下60%的DP600钢板约在640℃开始再结晶,680℃再结晶基本结束,整个再结晶过程大约在4 s内完成;奥氏体优先在铁素体与珠光体交界面上或者铁素体晶界的碳化物粒子上形核并迅速长大,部分在铁素体晶粒内的碳化物粒子处形核.  相似文献   
89.
以一种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模拟试验对其连续冷却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室热轧进行了高强度热轧高扩孔钢的研制与开发。结果表明, 冷速在2~10 ℃/s时,试验钢组织由铁素体和贝氏体构成,随冷却速率增加,铁素体含量降低。实验室热轧卷取后冷却至室温,所得钢板铁素体含量约为76%,铁素体晶粒尺寸约为5.8 μm,抗拉强度大于670 MPa,扩孔率大于90.5%,伸长率大于21.0%。  相似文献   
90.
以500L-Z汽车大梁板为研究对象,对漏斗形试样和等截面试样分别进行应力比(R)为-1和0.1以及高、低两个应力水平的轴向疲劳试验。介绍了采用母体标准差相同的成组对比试验的t检验法和母体标准差不同的成组对比试验的t'检验法,并用切割应力松弛法测试两种形状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力,分析其产生疲劳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95%置信度下,当R=-1时,在250和330 MPa应力水平下,漏斗形试样的疲劳寿命分别是等截面试样的2.22~5.76倍和2.01~2.44倍;当R=0.1时,在475和550 MPa应力水平下,漏斗形试样的疲劳寿命分别是等截面试样的2.04~3.14倍和1.80~2.74倍。漏斗形试样的疲劳性能明显优于等截面试样。由试样形状引起的应力集中和表面残余压应力差异是造成两种形状试样疲劳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