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8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前言 目前采用无毒或低毒非硒系常温发黑工艺,以得到性能优良黑色化学转化膜而处于国内外常温发黑的前沿.但现有无硒常温发黑膜与传统铜-硒系常温发黑膜均存在着黑度不佳、无光泽、耐蚀性差、膜层结合力不好等弊端,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1].  相似文献   
102.
王双红  王磊  刘常升 《材料保护》2011,44(5):59-61,84
涂装前的磷化处理不利于环保,以氟锆酸盐为溶液在冷轧钢板表面制备了陶瓷膜.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陶瓷膜的组织形貌和元素成分,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同时测试了陶瓷膜的涂装附着力,分析了其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陶瓷膜主要由锆和铁的氧化物组成,膜层极薄,不同成膜时间呈现出不同的膜色;经锆化液处理...  相似文献   
103.
为考察恢复热处理对长期使用后的燃机导向叶片的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对叶片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恢复热处理后叶片组织对其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热处理能消除导向叶片长期使用中产生的有害的拓扑密排相(TCP)以及部分溶解晶界碳化物,显著提高导向叶片的热疲劳性能.确定其恢复热处理工艺为1070℃×40 min,空冷.  相似文献   
104.
采用高速电镀技术在无间隙原子钢(IF钢)基板上镀锌,借助扫描电镜和取向分布函数研究镀锌层的微观形貌和织构。结果表?镀锌层由一系列倾斜于基体表面紧密排列的六方形片晶组成,初始电沉积时基体表面氢氧化锌的大量吸附抑制锌的三维形核,二维晶核的外延生长以及IF钢基板的{111}纤维织构促进镀锌层{11.5}锥形非纤维织构的形成。镀锌层呈锥形织构时,片晶的滑移面与基体表面呈一定角度,保证镀层在受到轴向应力时产生一定量的分切应力,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获取T800/QY9511复合材料的工程常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通过将激光线源等效为力源,模拟了脉冲激光作用于材料表面、激发在材料内部传播的超声波的过程,并在激励点对心处提取波形,得到了5个体波波速,进而根据克里斯托菲尔弹性理论计算了工程常数。结果表明,与真实值相比,弹性模量数值解的平均误差为1.56%,泊松比数值解的平均误差为2.98%,剪切模量数值解的误差为1.4%。激光超声方法在复合材料工程常数测量上具有可行性与准确性,为实验室测量相关参量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以新型高强铝锂合金(Al-Cu-Li)为研究对象,合金经过520 ℃固溶淬火后分别在165 ℃时效6 h和165 ℃时效18 h,然后采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Al-Cu-Li铝锂合金显微组织中δ相和T1相的形貌和晶格像,研究了主要强化相T1相的形核机制。结果表明:单胞T1相为五层密排六方堆垛结构,T1相的化学堆垛次序为CBABC。观察发现T1相既可以单独在基体形核生长,也可以依附在原有的T1相上形核以台阶方式生长。细小的球形析出相δ相为有序结构相,并且与基体共格。  相似文献   
107.
在较低激光功率(40~170 W)和两种扫描速度(10mm/s,5mm/s)辐照条件下,研究了CO2激光辐照工艺对非晶Fe73.5Cu1Nb3S13.5B9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用穆斯堡尔谱(MS)技术对原始态和晶化后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发现:非晶Fe73.5Cu1Nb3S13.5B9表面产生了少量晶化,晶化相为Fe-Si结构;晶化量在2.1%~3.57%内,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激光功率较低时,低扫描速度对晶化的促进作用大于激光功率的作用;但是,随激光功率增大,速度的影响变弱.表面微观硬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8.
如何低成本绿色高效回收转炉冶炼钒渣中的钒资源是保证我国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转炉钒渣成分及物相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要钒制品生产企业提钒工艺研究现状,以钠化焙烧-水浸、钙化焙烧-酸浸等现行工艺和微波焙烧、超重力选择性分离、微生物冶金等新型工艺为例,阐述了不同工艺提钒过程的原理、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未来转炉钒渣提钒新工艺的开发应更加注重解决现行技术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如含盐废水产生量大、含铵芒硝难处理、提钒尾渣钠高难利用等问题;同时,提钒新技术的开发也应加大基础热力学数据库和有价金属微观迁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充分结合微波、超重力、超声波等非常规冶金技术的优点,实现污染的源头削减,兼顾提钒废液和尾渣中其他有价金属的循环高值利用,促进转炉钒渣提钒新工艺朝着绿色化、低成本、短流程、高收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冶金辊材的表面强化和再制造需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辊芯常用材料球墨铸铁表面制备了10V高速钢熔覆层,研究了半导体直接输出激光器的工艺对熔覆过程、熔覆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导体激光器能够显著提高熔覆效率,避免了脉冲激光熔覆时的开裂现象;获得的熔覆层连续平整、无裂纹气孔等宏观缺陷,与球墨铸铁基体呈冶金结合状态.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为片层状、块状、球形颗粒状等多种形貌的快速凝固组织,由α-Fe,VC,γ-Fe,Cr23C6和Fe V等组成.熔覆层内合金元素的成分宏观均匀分布,微区有V等偏析.熔覆层显微硬度达700 HV0. 1,是基体硬度320HV0. 1的2. 18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熔覆层磨损量是磨损30 min时基体磨损量的43%,其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及摩擦磨损,750℃热震实验结果表明,熔覆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抗力和热冲击抗力.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不同中间热处理温度对DSM11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间热处理温度为1120℃时,该合金的拉伸性能和持久性能好于其它热处理制度下合金的性能,从而得出DSM11合金的最佳中间热处理温度为1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