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8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6 毫秒
41.
刀具氮化物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刀具氮化物涂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制备多元多层氮化物涂层的物理沉积技术及其优劣势.指出刀具氮化物涂层的种类从单一的金属涂层发展到二元合金涂层,目前又朝着多元合金复合涂层发展;涂层的层数从单层发展到多层,而且各单层涂层的厚度将趋于纳米化.多元多层氮化物涂层是今后刀具涂层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2.
以激光熔覆法在低硅钢表面制备出高硅含量的Re-Si涂层.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Mossbauer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硅钢基体和熔覆涂层的微观组织和室温超精细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自结合界面起至熔覆涂层表面的显微组织依次为平面晶、柱状树枝晶和细小树枝晶组织;熔覆涂层中存在6种可区别的Fe原子组态;涂层中含Si主要相为α-Fe类型相,以无序固溶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含量占69.6%(体积分数);α-Fe类型相中随Fe原子近邻Si原子数的增加,同质异能移位值增大,超精细磁场值减小.  相似文献   
43.
国内外镀锡板生产发展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镀锡板的生产史和国内外镀锡板近年的生产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镀锡板市场消费现状,指出国内镀锡板生产技术、消费结构与欧美日等镀锡板生产强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44.
热作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Stellite X-40钴基合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2KWCO2连续激光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熔覆Steun X-40钴基合金,选择最佳的交互作用时间进行激光熔覆处理,可获得均匀细小的熔覆层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磨损试验机及动电位极化技术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磨损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H13热作模具钢经激光熔覆SteuiteX-40钴基合金后,其抗磨损及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经生产实际应用寿命考核,采用激光熔覆处理的H13钢模具,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5.
铝及其合金无铬钝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铝及其合金的无铬钝化体系的研究状况及其特点,为铝和铝合金无铬钝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铝及其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6.
功能型添加剂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其可显著提高助镀盐膜的均匀性及干燥速率,减少镀件工序间锈蚀,从而降低铁离子带入锌锅而产生的锌渣量,得到的镀层细密均匀、性能优异。本文采用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手段来研究作者开发的功能型添加剂FB-108对助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往传统助镀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3%FB-108,可显著降低助镀液的表面张力、改善其对镀件的浸润性,并提高了助镀液对镀件的缓蚀性;同时使制备的镀层形貌均匀、耐蚀性增加.  相似文献   
47.
超疏水表面因其具有低粘附和排斥水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冷凝传热、抗结冰、减阻、防腐蚀、油水分离及自清洁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超疏水表面在机械作用下容易造成超疏水性部分或全部丧失,限制其实际应用,故关于该表面机械稳态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凸显.综述了超疏水表面在机械作用下的失稳机制和稳态性评价方式,根据超疏水...  相似文献   
48.
在相同激光扫描速度(20mm/s)和不同激光功率(150W,200W,250W,300W)工艺条件下,利用CO2激光对铁磁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进行了辐照处理,诱导非晶带样品发生纳米晶化。应用穆斯堡尔(Mossbauer)谱(M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实验样品的晶化工艺、纳米晶相的组织结构、晶化量和纳米晶化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化析出相是α-Fe(Si)单相固溶体,具有4种超精细结构;其晶粒尺寸约为10~20nm;纳米晶均匀分布在非晶基体上,形成非晶相与纳米晶化相的双相组织结构。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纳米晶化量随着增加,可通过控制激光处理工艺参量,来实现纳米晶化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9.
块状非晶合金CU-Zr-Ti-Sn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Cu60Zr30Ti10和(Cu60Zr30Ti10)99Sn1块状非晶合金及其晶化后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Cu60Zr30Ti10)99Sn1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衄线有一定的钝化倾向,且其阳极电流密度较Cu60Zr30Ti10非晶合金的阳极电流密度有所降低;同时EIS结果显示,其电化学反应电阻Rt较Cu60Zr30Ti10的Rt值有所增大,说明添加1%Sn使非晶合金Cu60Zr30Ti10的耐蚀性能有所改善.相应成分晶化后的合金与非晶合金的极化曲线相比较,阳极极化表现出较大的钝化倾向,且阳极电流密度略有降低.晶化后合金的EIS测试显示有两个时间常数,即由高频容抗弧和低频容抗弧构成.晶化后合金与其非晶合金相比较,电化学反应电阻见明显增大,表明晶化后合金的耐蚀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0.
TiC/Ti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松  张春华  吴维 《金属学报》2002,38(10):1100-1104
在Ti6A14V表达通过激光熔覆工艺原位合成TiC/Ti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其基体组织结构随表层预置合金粉末成分的变化而改变,采用单摆划痕装置测试原位合成TiC/Ti复合材料涂层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基材Ti6A14V相比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的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提高了2倍,且随表层预置粉末中Cr3C2含量的增加,反应生成的TiC含量增加,涂层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