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23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11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武器工业 | 11篇 |
无线电 | 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对生物细胞的光散射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基于生物细胞的相对折射率、散射截面、粒子直径等的光散射图像。分析表明,生物细胞的散射光强随着散射角度和相对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散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0散射角以内。然后设计了用于分析悬浮生物细胞的光散射实验装置,并以悬浮的牛肾细胞作为实验样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细胞散射特性以及无损检测提供一种理论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2.
针对中深层稠油油藏地层压力高、注蒸汽过程中热损失大、蒸汽腔扩展范围小、注蒸汽开发效果差等特点,提出了蒸汽-氮气复合吞吐技术。针对渤海某中深层稠油油藏,通过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深入研究蒸汽-氮气复合吞吐加热降黏、气体溶解降黏、重力驱替作用、增压作用、扩大加热腔作用、改变稠油流动形态和底水油藏注氮气的控水作用等开采机理,优化气水比、注汽量和注入方式等关键注入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入温度为350℃时,最优气水比为50;对于厚度为10 m的油藏,水平井注汽强度为10~15 m~3/m. 相似文献
8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线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干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向天津供水,并给河北带水。输水线路长153km,地形、地质及运行条件都很复杂,有些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它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天津市的缺水局面,促进天津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84.
苏桥储气库气井储层平均埋藏深度近5 000 m,地层温度140~150 ℃,注采条件下储层压力一般在35~45 MPa。气井修井作业前首先需要进行暂堵压井,常规聚合物凝胶类堵剂耐高温性能差、容易漏失造成压井效果不理想,为此,研制了耐温150 ℃纳米凝胶,对纳米凝胶成胶性能、耐高温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在苏桥储气库2口高温高压井进行了纳米凝胶暂堵压井试验。试验表明,该暂堵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见效快、成本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气井暂堵以及高温油气藏调堵堵水作业。 相似文献
85.
以提高转膛自动机的射速为目标,从降低自动机驱动功率的思路出发,在撞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碰撞式能量传递型转膛自动机的设想.该自动机在转膛结构上通过转膛体和飞轮间的交替撞击,使转膛体和飞轮间的能量进行相互传递,采用撞击形式使转膛体启动和停止更加迅速,减小了转膛体启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在供弹结构上可以实现连续性供弹,能降低供弹所消耗的能量,与传统结构的转膛自动机相比,降低了驱动功率,故而有利于达到更高射速. 相似文献
86.
87.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油藏采用水驱后采出液乳化严重,地层流动能力降低,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通过乳化状态分析、黏度和流变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等研究稠油和水的乳化特性,分析乳化稠油的流动特性;通过对油田常用的乳化驱油剂与W/O型乳状液再乳化形成乳状液的乳化状态、粒径、黏度和黏弹性分析,对乳化稠油再乳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乳化稠油再乳化机理,并对乳化驱油研究提供了思路。结果表明:乳化严重影响稠油乳状液的黏度,在油藏温度(60℃)条件下,含水率为60%的W/O型乳状液,其黏度、黏性模量和油水界面张力分别是脱水稠油的11.9倍、13.49倍和2.49倍。当含水率高于40%时,非牛顿特性变强、黏度开始呈指数式增大、黏性模量增大显著、油水界面张力迅速增大,严重制约了其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当乳化稠油与乳化驱油剂再乳化时,形成W/O/W型多重乳状液。乳状液的粒径、黏度和黏弹性随着W/O型乳状液中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初始含水率为60%时,乳化驱油剂LPA,HPF和SDS与W/O型乳状液再乳化后形成乳状液的粒径分别为91.3,40.6和27.5μm。相比于它们与脱水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粒径分别增大7.... 相似文献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