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5篇 |
综合类 | 86篇 |
化学工业 | 50篇 |
金属工艺 | 123篇 |
机械仪表 | 37篇 |
建筑科学 | 32篇 |
矿业工程 | 31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57篇 |
水利工程 | 24篇 |
石油天然气 | 22篇 |
武器工业 | 11篇 |
无线电 | 4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篇 |
冶金工业 | 48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采用大气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处理调理鸡肉表面,在不损伤风味的情况下对其杀菌工艺进行研究。本研究以调理鸡肉的杀菌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放电功率、处理时间、气体流量单因素实验探究冷杀菌工艺条件,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气等离子体放电处理调理鸡肉的优化参数为气体流量为40 L/min,放电时间52 s,放电功率450 W,杀菌率达到96.34%±0.32%,与理论杀菌率相差3.04%。这些数据表明,大气等离子体技术可对食品表面进行非热处理,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2.
采用等摩尔浸渍法,利用含相同物质的量氮的氰胺、硫脲、尿素作为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C3N4/AC催化剂。运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C3N4/AC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催化热裂解的反应性能,并采用SEM、XRD、BET、XPS、TGA表征了催化剂形貌、结构及表面组成等性质。结果表明,0.110 mol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初始活性和选择性都接近100%,但催化剂稳定性差异明显,以尿素为前躯体制备的C3N4/AC催化剂稳定性最高。然而,通过降低前驱体负载量合成的C3N4/AC催化剂结构与形貌及催化裂解性能均有差异。当负载量降到每10 g活性炭负载0.057 mol的氮时,以尿素为前躯体制备的C3N4/AC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裂解催化活性较好、稳定性最高。不同前驱体合成的氮化碳形貌不同,硫脲、氰胺虽然可获得更多的氮化碳,但是所形成的氮化碳容易团聚从而影响了催化活性,尿素是用于该催化剂合成最优的前驱体。 相似文献
153.
智能驾驶是交通和汽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决策规划作为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一直是其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当前的研究热点正在从单车智能驾驶决策向混行交通场景下的多车智能驾驶决策进行拓展,因此,需要在复杂动态场景和多并行任务下生成符合车辆动力学且不与道路边界和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碰撞的高质量轨迹.多车混行驾驶是对道路时空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博弈论可为多车交互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对此,应用博弈论方法进行智能驾驶决策研究的综述,基于滚动时域、微分博弈和马尔科夫博弈这3类常用的博弈模型,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和分析.首先简要介绍博弈论基础知识;其次,总结常见的智能驾驶场景并分析各场景下交互决策的核心问题;然后,通过3种不同的博弈模型对多车交互决策进行建模,分别介绍它们的求解算法和思路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最后,介绍相关的仿真实验和测试方法,同时也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挑战给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4.
采用水热法,以九水硝酸铁和尿素为原料成功制备出球状纳米氧化铁。以生物质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了碳包覆球状纳米氧化铁。在N2气氛下使用高温综合热分析仪测量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DTA曲线,通过Flynn-Wall-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相互验证确定碳包覆纳米氧化铁还原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包覆生物质碳与纳米氧化铁在180℃就可以发生反应,降低了还原温度,反应活化能约为79.48 kJ/mol,反应模型为三维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55.
重质原油电脱盐影响因素分析及操作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重质原油密度高、粘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盐含量大等特点,利用“瓶试法”评选出高效破乳剂,对原油电脱盐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破乳剂用量80μg/g、注水量12%(w)、混合时间5min、温度145℃、电场强度1000V/cm、停留时间90min、三级电脱盐的操作条件下,得到的原油含盐量≤3mg/L、含水量≤0.3%(w)符合目前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6.
太阳能独立供电是解决南极野外长周期观测活动供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极区特定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集装箱的可移动光伏供电装置。首先,构建了在结构集成化约束条件下光伏组件斜面上太阳辐射量计算模型,确定了光伏组件最优安装倾角;其次,利用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在最优安装倾角、不同风向角时光伏组件的风载荷,并确定了光伏组件的典型风载荷工况;最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典型工况下光伏支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集成式双排光伏组件,上、下排光伏组件的最优安装倾角分别为29°、39°。光伏组件存在3种典型工况:当风向角为20°时,2排光伏组件均受到下压作用;当风向角为120°时,一排光伏组件受下压作用,另一排受上抬作用;当风向角为140°时,2排光伏组件均受到上抬作用。在3种典型工况下,光伏支架的最大应力为103.93 MPa,安全系数达2.98,满足强度要求;2排光伏支架铰接处的变形较大,最大值为4.33 mm;支架变形分布受风向影响较大,其中来风侧变形量达3.7 mm,另一侧变形量小于1 mm。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极区野外长周期独立观测活动的电能供给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7.
柔性显示以其轻薄、不易破坏、可弯折的特点受到消费领域的关注,最近几年柔性产品从初期的边缘弯曲手机发展到可折叠手机,目前折叠AMOLED显示屏已成为高端移动手机终端产品的标志。显示器件从刚性发展到折叠离不开材料科技的进步,聚酰亚胺材料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显示形态的创新。柔性基板和柔性盖板是聚酰亚胺在折叠AMOLED显示中最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柔性AMOLED用的基板材料基本性能,如耐高温、低膨胀、高平整、可分离,同时介绍了针对可折叠柔性盖板材料需要的基本性能,如高透明、抗冲击、耐蠕变、可弯折。本文基于京东方在折叠显示开发过程中的经历,综述了聚酰亚胺材料在柔性基板和柔性盖板两个关键资材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工业化应用情况,并对聚酰亚胺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8.
磁浮列车中部分制动闸片在服役时一直处于受流状态,导致材料磨损加剧,影响闸片的服役寿命。为研究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闸片在受流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制动闸片使用的铜基粉末冶金材料和刹车盘使用的Q235B材料为摩擦副,研究不同制动速度下铜基粉末冶金/Q235B摩擦副的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无电流时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摩擦因数及磨损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载流时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摩擦因数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磨损率则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无电流时磨损后的铜基粉末冶金材料表面覆盖着一层靛色的第三体层,该第三体层低速时主要以颗粒状为主,随着速度的增加逐渐被压实成连续致密状,高速时因黏着磨损加剧使得连续致密状第三体被破环,导致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呈现反向增长的趋势;载流下磨损后的铜基粉末冶金材料表面出现了以机械磨损为主和以电弧烧蚀为主的2个区域,其中以机械磨损为主的区域依然是由靛色的第三体层组成,而以电弧烧蚀为主的区域表面则覆盖了一层金色熔融状物质,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大,烧蚀区面积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9.
在星间激光通信中,精跟踪单元常采用四象限探测器用于光斑位置定位,定位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精跟踪单元的测角精度。为实现微弧度量级的测角精度,文章研究了影响探测器定位误差的各个噪声因素,并根据星间光通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简化分析,提出了定位误差的具体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具体算例评估了各噪声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发射功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接收端信号的信噪比,减小定位误差,进而减小测角误差,提高测角精度。但定位误差并非随发射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当发射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定位误差的减小有限,这时再单纯通过增大发射功率来提高测角精度代价将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