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 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 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 为“裂纹型”界面. 材料受载破坏时裂纹通过改变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 在纤维-基体界面处以及基体炭层片之间引起滑移, 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断裂台阶适中且与纤维拔出交替进行, 表现出韧性破坏的断裂特征. 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抗弯强度达到257MPa, 断裂韧性达到11.4MPa·m 1/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球磨法制备 g-C3N4/MoS2纳米片/氧化石墨烯(GO)三元复合催化剂。运用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激发光谱(PL)等分析手段, 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MoS2纳米片和g-C3N4形成异质结结构, 均匀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上。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 研究三元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特性。结果显示: 三元复合催化剂在12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达到96%, 其降解动力学常数分别是g-C3N4、g-C3N4/ MoS2、g-C3N4/GO复合催化剂的3、2.1和2.8倍。根据实验结果及能带结构提出了三元复合催化剂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ICVI制备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预制体孔隙结构对ICVI工艺致密化过程及基体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D针刺炭毡致密化速度高于炭布叠层预制体,1K炭布叠层预制体的致密化速度高于3K炭布叠层;在致密化过程中,热解炭均匀沉积在纤维表面,预制体AS/VR比值变化是导致热解炭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法对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进行溴插层,插层工艺为溴炭质量比6:1,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48h.采用XRD、SEM和XPS手段对制备的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插层后,热解炭的XRD图谱有新的衍射峰出现,表明有新物质生成;SEM图显示溴元素以非单质状态均匀分布在热解炭中;XPS结果进一步证实热解炭中溴元素和碳元素为化学键键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氧化物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以MgO、Al2>O3和B2O3为添加剂,利用包埋法在炭/炭(C/C)复合材料表面制取了单层SiC涂层,并在这三种SiC涂层表而采用相同包埋工艺得到SiC外涂层.研究了这三种氧化物对SiC涂层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SEM、EDS和XRD分析表明,以MgO为添加剂得到的单层SiC涂层疏松且含有大量孔洞;以Al2O3为添加剂得到的涂层较为致密,但存在部分孔洞;以B2O3为添加剂时涂层均匀、致密.在1500℃空气介质中的氧化实验表明,以B2O3为添加剂的双层SiC涂层(~200μm)可有效保护C/C复合材料200h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16.
纳米级尖晶石型铁氧体制备进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尖晶石型铁氧体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工程技术,催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吸波材料中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吸波剂,具有价格低廉,吸波性能好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在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合成与制备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高能机械研磨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与先驱体热分解法,溶液蒸发分解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冲击波合成法等,并对各种合成方法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以碳化稻壳为原料、碳纤维为诱导相制备碳化硅晶须.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所制晶须的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晶须依附于碳纤维生长,实现了晶须与反应残余物的自动分离.晶须为纯β-SiC晶须,直径为0.5~2 μm,长度为100~500 μm,表面光滑,在晶须中没有发现夹杂物及球晶,晶须的获得率为100%.晶须尖端平整,未出现催化剂溶球,说明晶须以气相合成机制生长.从热力学角度阐述了晶须气相结晶生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稀土CeO2改性镁铝硅玻璃(MAS)作为中间层,对碳/碳(C/C)复合材料和锂铝硅玻璃陶瓷(LAS)进行热压连接,研究了稀土氧化物CeO2的掺杂对连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对稀土改性的MAS中间层、连接界面的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C/C-LAS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添加CeO2改性的MAS中间层相比较,改性后MAS中间层表面较致密,孔洞缺陷少,MAS中间层的厚度约为150μm,未改性MAS中间层的厚度为50μm;稀土CeO2改性后的连接接头平均剪切强度为25.37 MPa,比未改性的连接接头强度提高约为30%。  相似文献   
19.
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K PAN基碳纤维为增强体,以中间相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压力浸渍-碳化工艺制备出2D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分析了材料的偏光组织结构、弯曲性能及弯曲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基体碳的组织结构随碳化压力的不同而变化,低压时以小域组织为主,高压时以广域流线型组织为主;材料的抗弯强度、密度随碳化压力的增加而增高,最高抗弯强度可达278MPa;断裂特征与材料的密度、界面结合状况有关,密度较高、界面结合适中时,弯曲断口以纤维断裂、纤维拔出为主,材料具有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液相浸渍-炭化和CVI复合工艺, 制备出在炭纤维和热解炭之间具有中间相沥青过渡层的炭/炭复合材料,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在偏光显微镜下中间相沥青炭的光学活性高于热解炭的光学活性, 中间相沥青炭在SEM和TEM下均呈片层条带状结构, 热解炭在SEM下呈“皱褶状”片层结构, 在TEM下为粒状结构; 在HRTEM下, 中间相沥青炭、热解炭和炭纤维的晶化程度依次降低. 在加载过程中, 材料内部多层次的界面通过改变裂纹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 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锯齿状的断裂形式, 纤维拔出长度适中, 材料表现出韧性破坏的断裂特征. 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抗弯强度达到244MPa, 断裂韧性达到9.7MPa·m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