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6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8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处理二元相图及热力学性质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全部所获得的LiCl—KCl,LiCl—SrCl2,NaCl—SrCl2,NaCl—CaCl2,NaCl—BaCl2,KCl—BaCl2,CaCl2—BaCl2,BaCl2—SrCl2等八个二元系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数据并进行优化处理,取得了热力学性质和相图自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氢化燃烧法合成Mg2Ni的贮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氢化燃烧法合成了Mg2 Ni,PCT实验结果说明了合成的镁基贮氢合金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高贮氢量 ,5 5 3K时达到 3.40 %。对Mg Ni系的PCT结果作了处理 ,得出温度和氢平衡压的关系式 :吸氢时lg(p/ 0 .1MPa)=- 34 6 9/T 6 .6 39;放氢时lg(p/ 0 .1MPa) =- 35 5 8/T 6 .6 12。用XRD方法进行了物相分析 ,表明存在在Mg2 Ni的氢化物  相似文献   
43.
把Me-O二元系中存在着氧势递增原理,推广到任意A-B二元系中;即摩尔粒子自由能与组成关系符合拟抛物线规则,并用浓差电池测定了进行了验证。用该规则对Fe-Y二元系热力学数据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微波加热条件下(500~800 ℃),AlCl3氯化钒渣中有价金属Fe、Mn、V和Cr变温动力学。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表征了氯化产物随时间的物相演变和形貌变化,考察了AlCl3/钒渣的质量比和熔盐配比对氯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3/钒渣的质量比为1.5、(NaCl-KCl)/AlCl3熔盐质量比为1.66∶1时Fe、Mn、V和Cr的提取率最佳,分别为91.66%、92.96%、82.67%、75.82%和63.14%,微波加热30 min,5种元素的提取率达到或者超过常规加热方式6 h的氯化提取效果。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橄榄石相优先于尖晶石相发生氯化反应。而且V和Cr的氯化反应速度小于Fe和Mn。Fe和Mn氯化过程为扩散控制,其非等温扩散活化能为17.02和17.10 kJ·mol?1, V和Cr在氯化过程中的限制性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00和50.92 kJ·mol?1;微波与熔盐耦合强化氯化反应的机理可以描述为扩散作用增强和局部化学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45.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出Mg-50%Mm(NiCoMnAl)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对其吸氢过程热力学、动力学研究发现:该复合材料退火后不需要活化,在250℃、0.16MPa时的吸氢量为3.53%,α-β相区退火前后的反应速度分别为3.13%/min,5.83%/min,具备良好的动力学性能。采用XRD衍射测试和分析机械合金化后产物的物相结构,实验证明:物相组成为Mm2Mg17和Mm(NiCoMnAl)5,混合粉末经过机械合金化后,晶粒细化,增加了固态扩散能力,有利于固相反应的进行,从而改善材料的氢化性能。  相似文献   
46.
采用一种新的无污染脱氧方法-渣金间外加直流电场脱氧法,通过在钢液与Al2O3-CaO-MgO熔渣体系问施加稳定的直流电场,进行了钢液的脱氧实验.实验过程在钼丝炉中完成,控制实验温度为1550℃,外加稳定电流2 A时,50 min后,钢样的全氧含量从1.25×10-4降至3.58×10-5;外加稳定电压2 V时,40 min后,钢样的全氧含量从1.475×10-4降到了2.23×10-5.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钢液中的溶解氧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47.
以ZrOCl_2·8H_2O为锆源,CO(NH_2)_2为沉淀剂,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单斜晶型的纳米ZrO_2。讨论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纳米二氧化锆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XRD衍射仪表征手段,对产品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是影响ZrO_2粉体晶化的主要因素,在140℃水热温度下,ZrOCl_2·8H_2O和CO(NH_2)_2反应生成Zr(OH)_4胶体。随着水热温度升高到160℃,大部分的Zr(OH)_4胶体分解生成ZrO_2并结晶。当水热温度继续升高至180℃时,Zr(OH)_4全部分解生成ZrO_2。水热时间的增加并不改变ZrO_2的晶型,且对ZrO_2的晶粒尺寸影响不大,随着水热时间由3 h增加到18 h,其粒径分别为51.2、46.1、45.6nm和54.3 nm,且样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8.
MoC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催化和电化学领域的材料。本文以高纯MoO3为原料在CO气氛中合成Mo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动力学曲线分析其反应过程。结果表明,MoO3向MoC的转变过程包含3个阶段:首先,MoO3被还原为MoO2;之后,MoO2继续与CO反应生成Mo2C。最后,Mo2C继续被碳化生成MoC,在过程中始终没有钼生成。MoO3与CO反应的终产物与反应温度有关,随着反应温度升高,MoO3与CO的反应速度加快;当温度上升到1043 K,最终的反应产物不是MoC而是Mo2C。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钢液中氮溶解行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新的氮同位素交换技术。基于后者重新设计了实验装置,推导出了Fe-C体系中氮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对该体系氮溶解过程中氮分压、温度、吹氮速率和碳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氮分压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吹氮速率的提高以及碳含量的降低都能提高氮的溶解速率,促进氮的溶解。  相似文献   
50.
氧化钛熔盐电脱氧工艺所使用的熔盐电解质体系的选择是其走向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中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熔盐成分设计应该从熔盐的密度、粘度、表面性质、电导、离子迁移数及氧溶量等多方面考虑。因此在氯化物范围内从蒸汽压、熔点、分解电压及经济性等方面对氧化钛熔盐电脱氧工艺可以使用的各种熔盐做了考察,结果表明,可以使用的熔盐主要成分为CaCl2-KCl-NaCl三元系。BaCl2和LiCl及稀土氯化物等也可以适量加入电解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