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97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71.
室外环境热舒适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关于室外舒适性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以SET*为室外舒适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室外舒适性计算模型,然后通过与城市冠层模型相结合对室外热环境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室外SET*值与空气温度差别很大,太阳辐射、人体室外活动水平等因素对室外人体舒适性有很大影响,且存在较大的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72.
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在我国三北地区应用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空气/水热泵机组在三北地区运行的可行性,利用双级耦合热泵的运行模拟数学模型预测了系统在三北地区主要城市运行时供暖期内的能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北方除哈尔滨、长春和乌鲁木齐等城市外,其余大部分城市适合应用或可以应用双级耦合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73.
针对污水源热泵污水侧除污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除污功能的壳管式换热器.基于分布参数法对其建立了稳态数学模型.采用矩阵控制的方法求解模型,并对其除污前后不同的污水、循环水流量,不同的换热面积下两侧流体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器面积设计偏大时会出现局部热量反交换现象,并指出了多发区.将除污功能应用于壳...  相似文献   
174.
严寒地区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防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尔滨地区为例,建立了太阳能系统实验台,针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存在的防冻问题提出了新的防冻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该防冻模式采用集热器内高温液体作为防冻热源向管路提供热量,测试了不同室外条件以及不同运行模式下,室外管道内液体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防冻模式下室外环路内防冻液温度可高于外界环境温度15℃以上,所采用的防冻液体积分数可由50%降低到30%。该防冻策略比传统的防冻措施更可靠、安全,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基于BP模型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它只需来自生产实际的大量样板实例或领域专家的知识训练神经网络。由于其具有容错性,训练好神经网络不仅能诊断出已经出现过的故障,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诊断出从未出现过的故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故障诊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6.
根据寒冷地区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情况,提出基于热泵技术回收处理后污水中的热能加热原生污水的新系统,以满足污水生物处理对水温的要求。由于污水水质的特殊性和大温差换热的工艺要求,系统采用多级淋激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根据哈尔滨某制药厂的实际情况,详细设计三级淋激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并模拟该热帮水泵系统在设定工况下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系统能效比达4.177。  相似文献   
177.
为解决严寒地区建筑冬季室内新风不足且传统通风方式能耗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壤-空气换热器的新风系统,对其全年运行性能进行了实验与分析。实验台搭建于哈尔滨松北区一办公建筑中,通过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系统耗电量等参数的监测验证了系统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空气换热器新风系统可有效在严寒地区全年运行,独立为室内提供处理好的新鲜空气。供暖季运行期间,无辅助加热措施的情况下,系统最低送风温度为13. 1℃,制热工况下土壤-空气换热器平均升温达12. 4℃,最大升温幅度为21. 9℃,最大换热量达8 271 W,且室外温度越低,土壤-空气换热器制热性能越好,以最大风量连续运行一周时换热器仍可保证平均换热效率在67. 7%;过渡季及夏季运行期间土壤-空气换热器起到降温效果,在保证新风供给的同时为室内提供了免费冷量。同时,通过对本系统与传统空气源新风处理机组经济分析对比,得到动态回收期仅为2. 38 a,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型,适合工程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8.
本文针对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建立了实验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新型系统在蓄冷模式下的运行特性。在蓄冷模式下,压缩机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变化平缓,压缩比在3~3.6之间;系统换热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另外,实验还验证了三套管蓄能换热器作为蓄能装置的蓄能能力。在实验测得了冷凝热量和压缩机耗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了蓄冷量,这一参数值与随后进行的取冷实验的取冷量之间可以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压缩机的COP在2.02~2.79之间,证明了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在蓄冷模式下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休戚相关。为了提高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文章调查分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哈尔滨市部分大型设计、施工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一些大型招聘网站人才需求数据,认为现阶段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  相似文献   
180.
三套管相变蓄能换热器在供热工况下运行时,外层水与中间层相变材料间的换热以及中间层相变材料与内层制冷剂间换热同时进行。建立了三套管相变蓄能换热器的数学模型,针对液态相变材料层引入了有效热导率,模拟稳态下传热温度场。三套管相变蓄能换热器的液态相变材料层增大了传热热阻,产生较大的径向温度梯度,但30min后相变材料层温度场即可达到稳态,制冷剂侧换热效果并未由于相变材料热导率低而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