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89篇 |
免费 | 601篇 |
国内免费 | 5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42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806篇 |
化学工业 | 1060篇 |
金属工艺 | 546篇 |
机械仪表 | 680篇 |
建筑科学 | 1021篇 |
矿业工程 | 523篇 |
能源动力 | 210篇 |
轻工业 | 1117篇 |
水利工程 | 495篇 |
石油天然气 | 572篇 |
武器工业 | 213篇 |
无线电 | 8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12篇 |
冶金工业 | 303篇 |
原子能技术 | 134篇 |
自动化技术 | 8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96篇 |
2022年 | 322篇 |
2021年 | 320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328篇 |
2018年 | 362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308篇 |
2014年 | 601篇 |
2013年 | 453篇 |
2012年 | 525篇 |
2011年 | 559篇 |
2010年 | 523篇 |
2009年 | 495篇 |
2008年 | 479篇 |
2007年 | 456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93篇 |
2004年 | 294篇 |
2003年 | 291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244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171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103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9篇 |
1973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文章通过分析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现状,针对终端业务互通瓶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业务平台+开发社区”的终端业务平台实施方案,并对该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在TD—SCDMA领域实施该方案的后发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3.
84.
针对2D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异常值检测问题,提出了最邻近距离-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首先给出2D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孤立点的定义,并依此检测扫描数据的孤立点;其次基于局部异常因子检测扫描数据的局部异常点;最后采用5组实际环境中的2D雷达扫描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最邻近距离-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能够检测出2D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的异常值,且算法的平均误报率为1228、平均计算时间为0842s,可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85.
阐述了等离子体的产生机理和影响软 X 射线产生的因素,利用产生软 x 射线的实验系统,分析了软x 射线转换效率与原子数的关系及其空间相干性。给出了等离子体的干涉诊断方法及几个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介绍以Philips公司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器PNX1500为核心的多媒体嵌入式平台,该平台具有较强的视频,音频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功能,支持H.323协议,对输入语音进行了G.711和输入视频进行H.263编码.本文重点阐述平台的硬件设计和底层驱动程序. 相似文献
87.
为了提高红外导引头的跟踪精度,降低导气管对导引头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可变增益扰动观测器。首先,利用搭建的导引头实验系统研究了导气管干扰的扰动特性。然后,在分析导气管扰动的系统特性基础之上,结合经典扰动观测器理论,设计了新型可变增益扰动观测器,并分析了其鲁棒稳定性。最后,针对某实际红外导引头系统,设计了可变增益扰动观测器,并进行了导气管扰动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经典扰动观测器无法对导气管的扰动进行有效的抑制,而采用可变增益扰动观测器后,系统速度阶跃响应稳定精度提高71.1%;位置阶跃响应稳定精度提高42.8%。研究表明可变增益扰动观测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红外导引头中的导气管扰动。 相似文献
88.
超材料吸收器的高吸收率源于表面金属颗粒与介质层之间产生的局域等离激元共振以及由金属颗粒--介质层--金属反射层构成的微腔所导致的共振吸收。其吸收特性与金属颗粒的尺寸、形貌和介质层的材料和厚度密切相关。设计优化了一个在近红外波段1.2 μm处具有近完美吸收的超材料吸收器。以该设计为蓝图,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介质层厚度的器件,并利用红外反射谱定量研究了这些器件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证实,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的超材料器件具有工艺可靠性好、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实验测得的吸收率变化趋势与理论预期相符,吸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9.
引入了一种改进的快速步进算法,对三维复杂介质中反射波进行波前追踪,并利用QT和OpenGL相结合的方法对速度场以及射线路径进行可视化模拟。通过模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效率、精度以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报道了采用一种紧凑型、低成本和角度复用的板条 多通放大器,并对窄脉宽高重复频率种子激光进行多通放大的实验研究。通过使用角度复用 多通结构,可以有效 使用增益介质,光在介质内不走重复路径,相对于走重复路径的偏振复用结构,可减少进入 主振荡器的反 馈,抑制寄生振荡。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直通和内全反射两种入射方式对种子光进行放大 。注入脉宽 为2.5ns、重复频率20kHz、平均功率为0.5W的Nd:YAG/Cr4+:YAG被动调Q种子 光,采用内全反射方式进 行三通放大时,得到了3.2W的最大平均功率输出,表明内全反射方 式比直通型方式能更有效地实现光放大、减小热畸变、改善光束质量和提高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