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7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IEEE 1900.4框架下一种有效的终端重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知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模可重构终端的重构策略对于保证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在IEEE 1900.4框架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终端重构策略.该策略将本征向量法与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结合起来,可以迅速将终端的可选重构模式依照优先顺序排列,供终端决策;同时,该策略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质量.在包含UMTS、WiMAX和无线局域网的认知无线网络中采用该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上述策略能够有效地在用户喜好、应用类别以及网络条件之间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动物血液或血粉经酸水解制备各种氨基酸是动物血液综合利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实验通过对猪血粉的酸水解,用活性碳柱吸附、沉淀剂及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L—亮氨酸、L—苯丙氨酸及L—酪氨酸。同时对其它氨基酸的分离也进行了摸索。  相似文献   
113.
以异丙醇铝为铝源,在高浓度酸性环境下,通过Al3+调控SBA-15的形貌与性质。在强酸条件下,所得样品的实际n(Si)∶n(Al)都远高于配料n(Si)∶n(Al),且样品的Brnsted酸为0,Lewis酸也较低,铝元素无论是以嫁接还是骨架配位形式都难以嵌入到SBA-15的体相中。随着配料n(Si)∶n(Al)降低,SBA-15由线粒状向端粒颗粒状发展;当配料n(Si)∶n(Al)=5和2.5时,SBA-15仍然具有有序结构,但是二维有序性不强。当n(Si)∶n(Al)=20时,所得材料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其值分别为827m2/g,1.25cm3/g,6.06nm。无机硅物种和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体系Al3+浓度导致的胶束空间限制这两方面是Al3+对SBA-15的形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4.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DRIPP)开发了以核壳型Al-SBA-15/Y复合分子筛为主要裂化组分,W-Ni为加氢组分的新一代单段高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FC-38。Al-SBA-15/Y复合分子筛将介孔SBA-15材料与改性Y分子筛进行复合,兼具微孔和介孔分子筛优势,既保证了裂化反应所需的酸性位,又提供了通畅的介孔通道,有效提升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在首次工业应用周期内,活性稳定,各馏分产品质量均达到/超过炼厂要求,航煤馏分可直接作为优质3#喷气燃料,尾油粘度指数较上一周期提高6~7个单位,芳烃指数(BMCI)值也显著低于上周期,可作为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或催化裂化原料。FC-38催化剂为炼厂提质增效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15.
SPH方法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SPH方法在海冰和河冰模拟、具有自由表面的流动等方面的应用,作为一种无网格的纯Lagrange方法,在和其他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列举了其主要优缺点,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了改善缺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6.
科技创新作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对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潜在影响,本文测算了中国各省份2002—2019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分析了综合科技创新及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主体(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异质性特征;同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间接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倒U型结构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对75%分位数的碳排放抑制作用最强,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50%分位数的碳排放抑制作用最强。科技创新能够通过对城市化率、经济增长、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以及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间接促进碳排放;然而,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式,科技创新能够间接抑制碳排放。同时,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这些发现将为科技创新的低碳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